干雾抑尘的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所谓干雾,是指采用某种技术把水雾化成超细雾滴,其粒径范围一般在10μm以下。干雾的优点在于,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蒸发率高,能使含尘区水蒸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干雾抑尘装置可利用干雾喷雾器产生10μm以下的干雾,使粉尘颗粒相互粘结、聚结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

密闭式除尘(隔离法)

密闭式除尘属于被动式除尘,其原理为:把局部尘源所产生的矿尘抑制在尽可能小的密闭空间之内,并且要求绝对密封,尽可能的减少粉尘影响的范围和空间。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现实中很难达到绝对密封,如在我国国内的一些矿山现场,仅仅是将设备用简易的隔板隔开,而在空间中的工作人员或设备依然受到粉尘的威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干雾抑尘装置是利用干雾喷雾器产生的10µm以下的微细水雾颗粒(直径10µm以下的
雾称干雾),使粉尘颗粒相互粘结、聚结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
粉尘可以通过水粘结而聚结增大,但那些最细小的粉尘只有当水滴很小(如干雾)或加入化
学剂(如表面活性剂)减小水表面张力时才会聚结成团。如果水雾颗粒直径大
于粉尘颗粒,那么粉尘仅随水雾颗粒周围气流而运动,水雾颗粒和粉尘颗粒接触很少或者根
本没有机会接触,则达不到抑尘作用;如果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接近,粉尘颗粒随气流
运动时就会与水雾颗粒碰撞、接触而粘结一起。水雾颗粒越小,聚结机率则越大,随着聚结
的粉尘团变大加重,从而很容易降落。水雾对粉尘的“过滤”作用就形成了。
第2个回答  2022-06-14
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一般可分为家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制冷空调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通常,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份冷凝成水珠,变成干燥的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
第3个回答  2021-04-29
干雾具体指的就是通过对某种技术的应用,将水有效地雾化成细雾滴,且粒径不超过10微米。干雾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而且具有较高的蒸发率,使得含尘区域的水蒸气能够在短时间内饱和。正是因为喷出水雾的雾量较大,且雾滴偏小,与“烟”类似,所以也被称作干雾。
第一,空气动力学原理。在含尘气流绕过雾滴的情况下,尘粒会受惯性因素影响,偏离绕流气流,并且和雾滴发生碰撞而被捕捉。具体指的就是在粉尘粒子和液滴碰撞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捕捉目标。但是,捕捉成功率和粉尘的受力以及雾滴直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若水雾颗粒粒径越小,那么粒子间黏力会随之增加。在水雾粒径是干雾级别的情况下,粒子更容易结合。这样一来,粒子会逐渐扩大并沉降,最终实现粉尘粒子被去除的目标。
第二,“云”物理学原理。因雾滴微细性明显,所以部分雾滴很容易在空气当中蒸发,导致局部处于密闭的捕尘空间内部空气相对湿度在短时间内即可实现饱和状态,进而通过尘粒逐渐产生“云”并以“雨”的形式下降。在粉尘抑制方面,对“云”物理学原理的合理运用,可以不断增强亚微米与微米级粉尘的抑制效果。在微米级别干雾抑尘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密闭区域内部会立即形成微细干雾,确保空气的湿度在短时间内饱和。随后,处于饱和状态的水蒸气会和粉尘实现接触,在凝结的基础上沉降,最终实现抑尘目标。
第三,斯蒂芬流输送机理。使用干雾抑尘技术的过程中,在喷雾的区域之内,液滴会尽快达到蒸发的目标。所以,液滴周边区域内部就会形成由蒸汽组成的浓度梯度,进而向外部流动并扩散,最终形成斯蒂芬流。另外,在某核集中蒸汽并凝结的基础上,核周边的蒸汽浓度会显著下降,进而出现凝结核运动形态的斯蒂芬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喷雾区域内部的悬浮粉尘颗粒,就会受到斯蒂芬流输送影响而实现运动,与凝结液滴相互接触和粘附,最终被湿润并捕集。由此可见,在某区域内部粉尘实现干雾捕集并且沉降以后,其余的粉尘浓度较高的区域,则会受到斯蒂芬流的输送影响而发生运动,始终和干雾发生碰撞和接触,最终得到系统化捕集的目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1
干雾抑尘技术是通过“云雾”化的水雾来捕捉粉尘,让水雾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结合,形成粉尘和水雾的团聚物,受重力作用而沉降下来,实现源头抑尘,可以有效解决局部封闭/半封闭状态下无组织排放粉尘的处理难题,如进料斗和给料机等装卸区域的除尘。徐州博源科技给你的解答,是否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