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所说的,名校从镇国重器变成职业培训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奇葩说》有一期中,“清华男神”博士学霸梁植出场演讲,一句话引来众导师攻击。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什么

高晓松火力全开,他说,你就应了北京的一句老话,“我干什么成什么,我啥也没干,所以我啥也没成。”

全程毒舌冷嘲热讽,甚至以一句重话对梁植全盘否定:“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同样的情况不止发生这一次,曾在《晓松奇谈》中,高晓松也炮轰过当今的名校:“这不是清华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严重问题。我们的大学几年都已经成了职业培训所了。几乎就已经没有什么理想去教你。尤其是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应该胸怀天下,名校应该纵横四海。”

学生不好好学知识,逃课兼职,忙着为以后能进大公司,丰满履历。大学教授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雇佣进自己开的公司,学生都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家都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变得越来越现实。“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那么真正的名校学生应该是什么模样?

钱理群教授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所以,我清华毕业,就活该风餐露宿,流落街头?我不去创业,就是不够努力上进,没有独立创造精神,没有爱国情怀?

你追求诗和远方,我纠缠于现实的苟且,但生活且如此,你能说我有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不找工作,买不起房子,不能养家糊口,就算是名校毕业,就算胸怀天下,又能怎样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特别不能理解饥荒这件事。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皇帝常年待在宫中,锦衣玉食,他自然地认为没饭吃就没饭吃嘛,没饭吃,还可以吃肉啊。

可是,他却不知道肉是比米饭贵的。

米饭都吃不上了,就更不要提吃肉了。

高晓松老师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居然来问毕业后找什么工作,简直就是格局低小。

高晓松老师在说别人格局低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方只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普通家庭出生的学生?

一名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就算他考上了清华北大,将来毕业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胸怀天下,而是该怎么生活下去。

谁也没有给这些名校毕业生许诺高薪工作、也没人许诺你只要做你的学问、做你的研究,至于工作、房子、老婆、孩子的问题,我都帮你解决。

没有人给这些清华毕业的学生这样的承诺。

所以,学生询问毕业后找什么工作这样的问题,太正常不过了。

但是,高晓松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名校毕业的学生询问找什么工作简直就是格局太低,简直就是太LOW了,简直就是侮辱名校的招牌。

我翻看了高晓松老师的简历,他出生很好,家庭条件优渥,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高水平,他自然可以不用去考虑工作、不用考虑养家糊口,自然可以保证他去做一些阳春白雪、胸怀天下的事情。

可是,如今的名校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毕业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胸怀天下,而是如何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理解高晓松老师想要名校学生更有价值的心。

但是,如果不能给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只是在口头上批评他们格局低,那真的就是不接地气,何不食肉糜了。

人是要吃饭睡觉住房子的。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解决不了自身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养家糊口的问题,就算名校毕业,也不可能饿着肚子,去胸怀天下、去纵横四海。

第2个回答  2019-09-18
市场经济造就的有市场才会有技能培训课
要不然出来毕业了就找不到自己的工作
还怎么养活自己所以老师也是技能培训师
是流水线作业
第3个回答  2019-09-19
高晓松说的也不一定对,他可能想表达一下,我国教育只注重专业教育,忽视了德育,美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4个回答  2019-09-19
还是因为市场经济造成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去培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