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物质的质量产生了引力,我们一步一步的来对此进行解释。
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而惯性涉及到力,我们先了解力的本质是什么。
在回答力的本质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物质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概念来逐渐了解物质是什么。(篇幅有点长,需要理解的概念有点多,毕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根据相对论,物体的速度不能无限增大(没有东西能够超过光速),如果一个物体一直受力但速度不能无限增大,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物体的质量变大削减了力的加速效应。(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质能转换。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即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成质量,并且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质能公式:E=mc^2。
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会产生电。磁场的变化产生电场,电场的变化也要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例如,“光的量子”(光子)是一定频率的光的基本能量单位。而延伸出的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成为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其基本概念为所有的有形性质是“可量子化的”。“量子化”指其物理量的数值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地任意取值。尺度为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的小圈是物质和空间微观结构基本单元。而普朗克时间(10^-43s)为时间量子间的最小间隔。
物质的本源是单位空间的运动,也可以说是量子的运动,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运动都会增加质量,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增加会越发明显,比如电子的自旋,在一定小空间的运动形成了质量,E=mc^2》m=E/c^2,质量也就是物质了,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的光子(量子)组成的,而静止的光子是没有质量的,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公式为E=mc^2,所以反过来思考,物质的本源就是没有质量的空间(量子)的运动,而把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的是正反物质的湮灭,所以任何物质都不是实体,只要条件合适,都可以穿越,之所以有支持力等等,都是空间之间的电磁场的排斥,光子照在形成物质的空间上也会反射,就看见了物体,手触摸的时候,手的粒子和物体的粒子场力相互排斥,不然手就会穿过物体,所以任何物质都是虚无的,只是空间在相互作用(电磁力万有引力等等),大质量的物质万有引力场越发明显,小质量比如夸克质子只在原子核层面形成效应,所以物质也是一种波,可以互相穿过。物质波是微观粒子,如光子、电子等的波动,它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注: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位置,在不测量时,它出现在哪里都有可能,一旦测量,就得到它的其中一个本征值即观测到的位置。具体可看百度百科)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没有无物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无空间和时间的物质。也许你对这句话不太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往下看。
(以上内容大部分摘自百度百科,关键词:相对论,量子,物质,物质波)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借助程度心理学这个中间踏板来更直观的对物质进行理解。
先通过程度心理学的一个应用问答来对程度心理学进行简单了解。
音乐为什么会影响情绪?
要解释音乐为什么会影响情绪,这首先要从性格是如何形成说起。
1.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先来看一些心理现象:
(1)上学时,为什么:女生习惯手拉手走路,男生即使不会因此被别人说也不会有这种想法;女生习惯小团体,而男生相对大集体。这些可能都和追求外界对自身的容忍度不一样有关。
(2)说一说追求绝对保证。追求绝对保证的人习惯反复验证,追求绝对保证的人更在意事情是否有在自己的发展预期,容易缺乏自信,但是一旦认准目标又会比别人更加勤奋的去努力。
(3)追求外界对自身的容忍度和追求绝对保证都牵扯到一样东西:程度。
那么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影响性格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先说环境因素。性格的形成和环境密不可分,依据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心中都逐渐形成各自的行为程度,有了各自的程度标准,而至始至终每个人执行的各种各样的(程度)行为都会影响到性格的形成。
接着,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性格的因素之一,但是遗传因素是如何影响性格的,对此还不得而知。
同时,过往的经历和认知在心理中引发的逻辑关系使得心理变得更加复杂。
2.正如上面提到过的,性格作为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性,它是一种围绕着程度而展开的事物,而音乐同样也是一种表达程度的事物,因而音乐可以带给你情绪上的宣泄并不奇怪。
了解完程度心理学,接下来你可以通过理解心理来理解物质。
1.程度和逻辑组成心理。
2.如果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那么程度就是心理的存在方式。
3.物质也称物质波,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位置,在不测量时,它出现在哪里都有可能,一旦测量,就得到它的其中一个本征值即观测到的位置。
4.时间是逻辑的量子化,离开时间的物质就像离开逻辑的心理。物质不能离开时间而存在就像心理不能离开逻辑而存在一样。
接下来,力的本质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最终答案。爱因斯坦穷其一生也想统一力学,想把所有的力都归结到某种特殊的现象或者某种力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人类距离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综合对物质和程度心理学的理解,个人觉得,力的本质是空间维护逻辑运行的结果,无论是物质还是能量,它们共同朝着逻辑终点努力。(也许你会觉得这有点太笼统,没办法,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有限。不过我还是可以在心理层面上解释一下,就拿追求绝对保证和追求外界对自身的容忍度来说,在维护逻辑运行方面,追求绝对保证这个比较好理解,追求外界对自身的容忍度,你可以理解它是向着容错率高的地方汇集。)
自然界遵循逻辑简单性原则,由于逻辑简单性原则,心理和物质在所遵循自然法则上的统一或许会是自然界的一种本能趋势,所以心理和物质有时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也就不再那么难以理解,因而用心理来解释物理的方法也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得出力的本质是空间维护逻辑运行的结果这一基本假设后,下面我们开始着手解释质量。
由于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因而个人预感质量也是一种力。接下来对“质量是一种力”进行解释:
追求绝对保证的人对自己所认知的理念过于执着,因而追求绝对保证的人有时反倒不太遵守交通规则,这也许是为什么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时过马路也难免有此表现的原因。
同样的由于追求绝对保证的人对自己所认知的理念过于执着,中国吃货也显得比外国人更敢于吃螃蟹。
追求绝对保证的人对于自己所认知的理念过于执着(热衷于维护自身逻辑运行)。
在对质量的理解上,个人觉得,物质是时刻处于自我验证的,维护自身逻辑运行趋势越强,自我验证越强,质量就越大,维持运动状态的力就越大(力的本质是空间维护逻辑运行的结果),你要对抗这个维持运动状态的力而所需要施加的力就越大,所以质量也是一种力。
在得出质量是物质维护自身逻辑运行所产生的力后,我们开始解释引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那种作用力,之所以有引力现象是由于物体使周围空间弯曲,物体沿着弯曲空间中最接近直线的称之为测地线的轨迹运动。引力现象只不过是空间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
质量为什么会使空间弯曲,下面由我来逐步解释一下。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方法,从网上搜索森田疗法,提得最多的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用程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的话,“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其实是一种响应程度。森田疗法是通过响应程度的调整来削弱逻辑上的因果关联。
提到响应程度,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黎曼几何的概念—度规,而空间弯曲就是由于度规变化引起的。
(在知乎上看到某位网友解释的什么是空间弯曲,比较通俗易懂:)
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比如向东2米,这里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向东2米就是一个矢量。
一根线段的长度由两部分构成:值和度规。比如一根线段长2米。2叫做这个长度的值,米叫做这个长度的度规。
说一说矢量长度改变,比如原来2米的线段,现在变成3米。这里面包含了两种可能:1.线段真的变成3米了。 2.米的标准变了,或者说度规变了。
空间弯曲就是空间各个点的度规不一样,形成了空间弯曲。
那么质量是如何引起度规变化的呢。
质量是物质维护自身逻辑运行所产生的力,质量越大,代表物质维护自身逻辑运行的趋势越强,使得对周围逻辑运行的要求越高,物质与周围空间在逻辑上的因果关联越强。也许就像森田疗法通过响应程度的调整来削弱逻辑上的因果关联的方式那样,反过来看的话,质量的存在(逻辑运行上的需求)导致了周围空间度规的变化,形成了空间弯曲。
最后,在弯曲空间中物体为什么表现出引力现象。
引力现象其实是一种惯性运动。在弯曲空间中,物体沿着弯曲空间中最接近于直线的称之为测地线的轨迹运动。在弯曲空间中测地线的定义是用测地线方程来定义的,只要满足测地线方程,就称作测地线。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只能是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物质),所以选定某一参考系,物质都在做相对运动。
接下来举例说明引力现象。地球上方某个高楼的一块砖块松动了,当砖块从高楼上掉下来时,由于砖块和地球都不是绝对静止的,砖块掉下来之前和地球在做同步惯性运动,砖块掉下来时砖块和地球依然保持原来的惯性运动(忽略砖块平移出墙的速度),砖块掉下来时砖块沿着弯曲空间中的测地线在运动。如果地球在做向左的直线平移,砖块就是向左的抛物线运动,但是砖块相对于地球看起来是直接掉下来(砖块掉下来之前虽然也处于弯曲空间中,但由于有地球对它的支撑力,所以它不会掉下来。同时,砖块也会弯曲空间,但砖块弯曲空间相对地球弯曲空间可以忽略不计)。当把砖块换成一束光从地球上方经过时,光的线路发生了弯曲,那么光为什么只是弯曲而不是掉下来呢,因为光速相对于地球的惯性速度快很多,所以光只是弯曲而不是掉下来。
那为什么引力引起的惯性运动是加速度而不是匀速,如果你一开始向弯曲方向的速度为0,那么你想向弯曲方向运动就要有向弯曲方向的加速度,同时物理定律不能三心二意,你一开始有加速度就一直有加速度,只要你还处于弯曲空间中,加速度会持续存在,加速度大小和空间弯曲率有关,所以显得有一股力在拉着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5
万有引力的根本原因是:宇宙诞生之前的母体是一个硕大的旋转着的独立个体,大爆炸的威力将其迸裂扩展,但它的旋转离心力在真空环境中被保留下来,裂变的物质在被扩大了若干倍的宙内空间,仍然延续着母体的旋转离心力运行而形成的牵引力,实际也是母体旋转的惯性力延伸,是真空状态的外部环境创造的结果。
形成万有引力的"原因",是多年来一直困拢着人类的迷题,解开这个迷团是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为今后的宇宙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宙诞前母体旋转应是它的上一次裂变时继承下来的。
第2个回答  2020-02-11
万有引力的根本原因确实没有任何理论,但可以借鉴,就是大气压力下的物体,如马拉半球试验一样,两个抽空的半球被吸在一起,但两个半球不是互吸的,而是被压在一起的;那么万有引力呢,也可以这样认为,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粒子(或者说是射线)在任意穿梭,能阻挡它们的就是物质(即能量固化团),两个物体可以互相把另一个物体的粒子(或者说是射线)挡着了,从而产生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动力,这就是万有引力,所以万有引力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第3个回答  2020-04-03
相对论的解释
其实引力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引力只是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而已。它不同于其他力。
“引力”其实是时空扭曲的表现,举一个二维的例子:一张绷直的橡皮筋网
1.放上两个质量不一,体积相同的球,网扭曲了
2.在1的基础上,让一个球在橡皮筋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直线与(同一个)球的位置距离越近,轨迹弯区越大
3.在2的基础上,让一个球在橡皮筋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接近两个质量不等的球,直线与两个球的距离相同,经过质量大的球,轨迹弯区大
2跟3说明的现象与引力相似,而且也有质量越大、距离越小,引力越大
物体由于惯性沿直线运动,但在扭曲的空间运动,表现出来就是受到引力影响
事实上,引力扭曲的是四维时空。
还有一个例子:光经过大质量天体时会扭曲,但引力不能作用于光,所以解释就是光沿直线传播,在扭曲的时空中运动,就会扭曲。但光还是沿直线传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19
根据相对论的理论,万有引力是空间弯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