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与羊奶得故事

如题所述

释迦牟尼出家成佛的故事
农历2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出家的日子,我们给大家讲讲释迦牟尼出家苦修成佛的故事。
1、削发更衣
拂晓时分,悉达多太子已来到了离京城百多里路的阿拔弥河边罗摩村山林中。他见这里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命车匿牵马回宫。车匿不肯,涕泣相劝道:“王子生长宫中,安享尊荣,今到山林,伴随荆棘虫兽,怎能经得住这诸多苦患险难呢?”太子回答说:“我是为了解除生老病死苦,而得永久真实的安宁。”说罢心想:“若不剃除须发,乃非出家。”即斩断了自己的头发,命车匿回王宫去告诉父亲,说自己已经出家了。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时,梵神出现在天空,为太子鸣奏仙乐和送来衣物。太子叫车匿将他削下来的长发带回宫去送给父亲,换下来的衣服送给姨母,作为纪念。
2、六年苦行
悉达多太子看到世间一切事物和概念都在生与灭中变化着,没有永恒的幸福,而种种痛苦却是无休止的,为了获得解脱之道,终于出家修行。
净饭王听到儿子出家的消息,十分悲伤,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罗拘利等五人伴随他。
在访问苦行林修行人时,他不满意他们苦行的做法,认为他们的教义并非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
他又来到尼毘连河边的加闇山的苦行林及山洞里修习禅定。每日仅食一麦一麻,达六年之久,才结束苦行。
3、牧女献牛奶
悉达多太子结束苦行后,先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牧女(一名难陀,一名波罗)供养的牛奶。太子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从此他每日接受牧女供养的牛乳和乳糜,一月之后恢复了昔日的壮健。
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继续他们的苦行。   
4、树下入定
悉达多太子结束了苦行生活后,恢复了体力,向憍陈如等走来,这五人见到太子,立即远远避去。太子独自一人来到了伽耶山的一座小山旁(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走到一棵树叶繁茂的毕钵罗树(又译菩提树)下,拾了一些柔软的草叶铺了个座位。他面向东方,结跏趺坐,发誓说:“我若不能证到无上大觉,宁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一心正念以深入静虑的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进入一种“明白”、“醒悟”、智慧涌现、光明到来的状态。
5、魔女诱惑
佛经上说,魔王波旬害怕悉达多太子真正觉悟,想阻挠他圆成佛果,就派了三名魔女来诱惑太子: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凌波微步来到悉达多太子前殷勤献媚。但太子深心寂定,对魔女淫荡的挑逗视而不见,毫不动心,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魔女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媟之状,太子训诫她们道:“你们形态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满盛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魔女意念一转,匍匐而遁。
6、众魔欲退
魔王见魔女引诱没有成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带领众魔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来到悉达多太子座前。魔王威胁说: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宫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就让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树下。悉达多太子专心修行思考,对魔王的威胁如同没有听见。魔王命众魔刀箭齐发,太子身发净光,众魔尽皆跌扑,刀箭都不能挨近太子的身体。这时天空一声巨响,护法天神来帮助太子,将魔鬼全部驱散。
图中骑黑象持刀者为传说中的波旬魔王,释迦牟尼莲座下为梵神,助释迦牟尼水淹魔兵魔将。
7、夜睹明星
释迦太子经过六年苦行,已把心中的粗细尘垢、妄想执着灭得干净,到了烦恼断尽智慧圆满的时刻,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显现出来。太子在菩提树下趺坐48天(一说21天)就在太子卅岁,十二月初八半夜里看到天上一颗明星出现,刹那之间,恍然大悟成就佛陀。
偈: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8、成就佛陀
释迦太子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到十二月初七这天晚上,天朗气清,他在禅定中示现了种种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三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於十二月初八凌晨明星出现时,他战胜了最后的烦恼,获得了彻底的觉悟而成了大智慧的佛陀。
悉达多太子成佛的年龄时35岁(一说30岁),悉达多太子悟到的真理是四谛、八正道、缘起论、三法印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众生的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琉璃花、七宝莲花等。
图中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手执伞盖的天神前来祝贺。
现在我们不能再叫他太子了,要尊称他为“佛陀”了。
“佛陀”简称为佛,意即“彻底觉悟者”、“智慧圆满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9、请佛住世
刚刚成就无上佛果的释迦牟尼,因想到众生被像网一样浓密的邪迷之法所颠倒,便自忖:众生很难教化,倘若我住于世间,不会有何益处的,还不如就迁入无余涅槃。这时,大梵天王知道佛的想法,便从梵天下来前去佛的面前,头面礼足,长跪合掌劝请佛陀:“请世尊常转~法~轮,莫要进入涅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2500多年前,悉达多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约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即未来的国王继承人。



悉达多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抚养长大的,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成年后与一位漂亮的公主结了婚,生了子。悉达多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善骑射、博学多艺也富于沉默思考,他常常思考,为什么人类会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智慧能将人类的这种痛苦解脱,获得离苦得乐的人生。



为了探索人生解脱之门,29岁的悉达多太子放弃了王位继承人,放弃了家人及妻子,放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毅然出家苦修,他跟随数论派先驱阿逻逻迦罗摩和郁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接着他尝试通过严格苦行发现真理,寻求解脱。据说,他认为摩擦湿木不能生火,摩擦干木才能取火。人身亦需经过苦行,消除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他逐渐减少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后七天只进一餐。他身穿鹿皮、树皮睡在鹿粪牛粪上,有时卧在荆棘上,六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却依然没有发现真理。

一天悉达多在山林中苦修,晕倒了,这时在附近放牧的牧羊女看到后他马上挤了一碗羊奶,喂食他,喝下羊奶的悉达多,慢慢的苏醒过来,并感到身体有了力量,这时候他猛然明白,苦修并不能获得解脱,苦修只会让身体枯槁,生命枯萎。于是他在尼边禅河洗净身,放弃苦修,开始接受牧羊女的供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悉达多慢慢恢复了元气,一天,悉达多对天起誓,决定在菩提树下打坐,不证菩提,不起此坐。经过七天七夜的禅坐,悉达多终于开悟,他悟到了人类,离苦得乐的智慧,从此,成就了一代万世景仰的佛主——释迦牟尼佛,世人称为,“佛陀”或者“佛“”,意思是“觉悟者”,这一年他35岁。



结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