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的帽子上有珠子串成的“门帘”,这是做什么用的?

如题所述

皇帝的帽子叫做冕,而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叫做“藻”“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珠帘,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请看东方朔先生的精辟解释,他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他讲,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为什么要特意遮住一些帝王的眼睛,堵塞他的耳朵呢?东方大人说,做帝王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大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千万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完美无瑕。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藻”“旒”还是帝王为了端正和约束自己用的,前后各有12条,上朝的时候如果看见自己头上的珠帘抖动的厉害就能迅速察觉自己的失态而端正坐姿。从皇帝到庶民都有,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像这样的帽子皇帝一般也就是会在朝会和登基大典上穿着,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在大场面穿着,是为了让皇帝时刻注重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1
冕冠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又叫流苏,根据冕旒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第2个回答  2019-10-31
这是一种礼节,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代表的是一种地位。皇帝头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那珠帘是为了让皇帝兼听公正,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同时,前后珍珠帘也是为了让皇帝眼明,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31
大致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显示皇帝的威严。二是遮挡面部,让大臣们看不清皇帝的面部表情,以增加神秘感和权威感。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9-10-31
旒,就是挡在天子眼前的那个珠帘,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珠帘,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老百姓初以为并无特别之意,以为古人如此设计,无外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与神圣。然而,“旒”的设计,是大有深意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