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观众视角,如何评价《我和我的祖国》?

如题所述

有别于其他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普通的大众视角出发来回顾历史。在《前夜》 里,百姓们献金属的情节让人感动又好笑,当缺少金属炼造时,街坊邻居有送金条、饭勺的,一起热心慷慨解囊。


在《夺冠》里,市民们搬桌椅坐在院子里,通过黑白电视模糊的画面,观看1984年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征战的画面,因为女排夺冠而一起欢呼。聚集金属、黑白电视,围观讨论,很多中国人都有类似的记忆画面,是时代的缩影。

《我和我祖国里》 的每个故事,试图和国人建立起情感共鸣,从开国大典到原子弹爆炸、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载人航天,再到抗战胜利周年纪念,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在以往,常常聚焦在英雄人物上,而这部电影却以小见大,找到了普通人和大时代的联结,传播不应该是单向的。

《我和我的祖国》让人们走进了历史现场,在国家历史记忆里,普通人不是被忽视的部分,而成为了创造并见证历史的主角,当大众参与历史,凝聚感动时,大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才能更深刻。


“回归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正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国家形象则是指国内和国外的社会大众对国家行为、活动以及成果等所给予的评价和肯定,从传播角度来说,国家的文化作品都是主流价值观的反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获得观众的认可,成为值得注意的关注点。

《我和我的祖国》开拓了一个新的故事叙述方式,从小人物的小生活来反映大时代,主旋律电影仿佛在日益走向成熟,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以宣传为主,而现在却渐渐转向作品本身,想要让受众最大程度接受中国观念,就要转变表达方式,从大众出发,找到能引起大众共鸣的点,对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民群众给予充分关注,回归到人民本身上来。

《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让观众觉得好看且感动,它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还有其背后一个个“微观”的我,虽然很多普通人只是历史长河里一颗不起眼的尘埃,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亲历者和奉献者,因此很多观众能在电影中找到触动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8
这部电影,盼望已久。
从第一版宣传到上映,我是一直在雀跃等待,可惜总有事情阻碍,导致直到假期过半才看上。
总的说呢,可圈可点,有一些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震撼,有一些又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以下内容全是主观角度点评,不妥之处请轻拍。
首先说,我对七个篇章的排序:《北京你好》=《护航》=《前夜》>《相遇》>《夺冠》=《回归》>《白昼流星》

整体而言,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已经是合格,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佳作,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同样是一堆演员上镜,可演技没有一个拉后腿的。当时全网嘲《回归》一节中国旗折叠不对,个别演员站立没有气质,导演居然能立马重新拍摄,诚意之大,我觉得也是很感动了。揪其不足,也是希望以后的电影能更进一步。到了电影的结尾,我忍不住饱含深情低声跟着影片清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想,影片至此,也可以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了吧。
第2个回答  2019-10-10
我和我的祖国是几个小故事组成的,但是每个故事都是非常的经典,也体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的一种精神。
第3个回答  2019-10-09
这部剧情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看的时候很容易就引起观众的共鸣,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不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反而越来越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正好这次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每一个中国人都热情澎湃,对于这部电影也是充满了期待
国庆期间的几部电影整体质量都挺高的,但是一些尽心尽力的演演和导演花精力和时间认真制作的,所以观众也都很满意
第4个回答  2019-10-09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国庆献礼片,作为普通观众你可以再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再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