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题所述

信息技术新课标着重提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学习、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获得,所以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融合为一体。那么,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这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也是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些这方面的体会。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才有积极性。那么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我们只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表现形态,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情境创设有游戏、任务、演示、故事、问题、悬念等。比如讲如何学习好word时,我们就可以利用word可以来做卡片,通过设置word可以来做卡片,加入声音。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掌握word技巧快速获取word的知识。有时根据课堂需要我们经常把几种情境创设有机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解幻灯片时,我们可以先用文本演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然后提出任务将幻灯片做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既用到了演示,又用到了任务创设情境。
  二、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老师讲授知识,演示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调动,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少讲多练,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则少讲。学生必须经过自己动手在电脑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根本的理解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但由于目前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无法保证学生能够“一人一机”来进行实机操作。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对理论知识更为重视如信息技术基础等,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则较低。从而造成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低。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三、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主动氛围,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自觉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和重理论的教学方法大大的削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出发。首先,教师要建立一个与学生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补充的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环境。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大概5人,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讲课的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能通过讨论和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组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真正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分层次教学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既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不会因为教学目标太高,难以达成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之后还能够拓展所学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