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佛教禅修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禅修的一天时间表大致如下:早上4点半起床洗漱,行禅或坐禅1小时,做早课,6点早餐,7点到11点行禅和坐禅交替4支香,有些地方有站禅。11点午餐,13点到18点行禅和坐禅交替5支香,18点喝糖水,19点坐禅,20点晚课及开示,10点洗漱,10点半休息。
具体内容:
早晚课:主要内容是皈依、赞叹佛法僧、诵戒、发慈心、忏悔等内容的经文。
坐禅:根据修止修观的不同,用功的方式有不同,有白骨观、观呼吸、观腹部上下、参话头等等。
行禅:一般是关注脚步的移动为主。
喝糖水:如果持八戒,过午不食,下午不能吃固体食物,可以喝糖水补充能量。
开示:指导老师根据禅修情况给予广泛性的教导意见。
小参:隔几天会要求禅修者回报禅修进展,老师给出指导意见。
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转换的时间,要持续保持觉知,觉知每一个当下升起的身心目标。

其他的百万声念佛、拜忏、持咒等等没有涵盖在内,我觉得这些归为禅修一类不太恰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9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
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第2个回答  2017-12-08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即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鍠,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比方便者名为禅那。追答

要真正明白什么是禅,要先明白产生一切思想意识的那个智慧觉性,即悟净圆觉。然后以这个智慧觉性,观照起心动念的种种思想意识。

如果未悟,未见自性圆觉,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修。

第3个回答  2017-12-08
行、住、坐、卧、吃饭、穿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