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养生专家梅墨生病逝,这么注重养生的大师却早逝,养生真的不能长寿吗?

如题所述

那不一定。人要想长寿,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要更正一点,梅墨生先生不是养生专家,更不是营养学家,而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擅长书法和中国画。梅墨生之所以让很多人误解为养生专家,是因为他在出名之后参加的很多活动和电视节目当中,讲了很多他自己的养生经验和观点。

现代社会,科技已经较为发达了,大家都学过基础科学的常识。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却难超越能量守恒,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比如,虽然维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计量单位的补充,长期破坏体内的生态平衡,医生说是安全范围,但医学真的到了读懂人体的层面吗?只是现有眼界制定的标准而已。你以为的无害,只是现在无法评估评估真实危害。

三餐七分饱,稍微准时准点,别饿死,别撑死,体内减少生理对抗,至少消化系统减少了患病概率。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尝试一点点,别克制,别贪嘴,身体对于营养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才能张弛有度、进退有序。运动多了并不仅是提高生理机能,同时也加速身体老化。能多睡就多睡,睡觉降低新陈代谢,身体损耗自然减少。也别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补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该干什么干什么。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以微笑相迎。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微信跟老同学聊天,记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那也会增加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8

养生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我们并不能确定它就是不能长寿。梅先生从小就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他接触到的文化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支配。在他成名前,梅先生潜心于书画实践和创作。有时他不得不每天低头十多个小时,忽视运动和身体保养。结果是到了中年梅先生已经觉得身体很差,体力在下降,颈椎和腰椎也有问题。

在意识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以后,他便开始走“养生路线”。因为从小受到文化和太极拳的影响,他的养生观念比较倾向于文化特色。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对饮食、生活、锻炼和工作的调整,梅先生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从此在采访和其他活动中,梅先生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并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养生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生理念。

而且从养生进度来说的话,他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正常的。但是没想到梅先生竟然在不到60岁的情况下因病去世,这让很多网友都认为养生是纯属“胡说八道”的笑话。养生不能让人们做到长寿的岁数。而且平均而言,科学地保持健康的人预期寿命更长,发生疾病的情况非常少。

大多数人既没有坏运气也没有非常好的运气,科学养生能对健康起到积极作用。问题是养生方法是否科学,有太多的方法声称虚假的养生保护实际上对健康有害。事实上保持养生很简单。如果你感到更生气,你的饮食将遵循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饮食指南,加上适度的锻炼。没有那么多神秘的东西。

第2个回答  2019-10-29

养生和自己的生命质量没有关系,所以即使养生的再好不能超过人的生理极限。对于养生专家来说自己每天规律的生活健康的饮食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但是人的生命总是有一个尽头的,所以养生也并不能改变这种生理极限。

对于很多人来说养生是代表着吃一些健康的食物,积积极的进行锻炼,这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足够了,如果要吃一些好的东西的话会更好。对于“养生”,基因决定说、顺其自然说、少吃少动说、不烟不酒说……各种“学术流派”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观点,都有其例外和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人要想长寿,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存在很多或大或小的疾病,这些疾病是因为我们现在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再加上生活压力的加大造成了我们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的忽视。这影响长寿因素占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在当代社会下,很多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果这个亚健康状态持续下去的话,越来越多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身体锻炼。所以在进行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之后,我们也可以做到养生。

第3个回答  2019-10-23
养生也不一定就会真的长寿,人的身体代谢功能是不可能因为养生而长生的。
第4个回答  2019-10-23
养生实际上是可以长寿的,但是也有很多的外在条件,疾病不是说养生就能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