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过要让农民象城里人一样,每月都拿养老金吗?

如题所述

今天,我看了一篇来自系媒体的文章,题目叫《给全国近2亿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 钱到底从哪儿来?》,文章后面的评论很多,赞成的声音一片。该文章发出才几个小时,阅读量轻松过十万,评论量也接近一万,为啥该篇文章如此受大家欢迎呢?因为他说出了农民的心声,中国有近8亿农民晚年生活其实还是没有保障的。现实确实有些残酷,但给农民发养老金可能吗?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只少当下是不可能的。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这句话放在农民想发养老金一样合适。当下,社保基金都已经入不敷出,缺口很大,职工的退休金都很难保住,更别说给农民发养老金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城里的职工要保证有养老金,农民也是人,也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应该一样必须保证有养老金。

那我只能先给谈谈“公平”这个话题,首先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能做到相对公平就不错了。如果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单从农民和城市居民或职工这个身份讲,确实都应该发养老金,无奈谁也不知道农民这些养老金应该从哪里出?再回到“公平”,如果农民和职工一样发养老金,这是对职工的不公平。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职工在未退休之前,一直会拿出一部分工资交社保,相当于提前存下了一笔钱,只是退休后一月月再支取而已。而农民呢?当时并没有存下这笔钱,60岁以后却要养老金,显然不符合道理。

当然,农民也有自己的苦衷,没有交社保不是自己原因,是国家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政策。不过,如果真要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交同样的社保,估计农民也交不起,因此如果想拿与城市居民职工一样的退休金,显然也不可能。

那么农民到底该不该拿养老金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为啥呢?因为人人平等,农民也应该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农民发养老金现实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就像我们都希望出生就是王思聪,有个王健林那样富有的爸爸,但现实给了你一个响亮的耳光,王健林只有一个。这也像我们人人都希望能上大学,但毕竟大学是有门槛的,也是有限的,只有一部分人能上大学。

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农民都拿上养老金实现了呢?那不是皆大欢喜,举国欢腾。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财政拨款,国家财政有那么多钱给每个农民都发上养老金吗?财政的钱都是纳税人上缴的,纳税人的钱到底该给哪些人用,纳税人有没有说话的权利?如果纳税人有这个权利。显然,当下农民并不是主要纳税人。如果纳税人不同意,那么谁来替农民说话呢?

分析了这么多,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就是要让农民也成为纳税人的主体,这样农民养老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怎样让农民成为国家重要的的纳税人呢?下篇文章再告诉大家。
随着现代化农业步伐的推进,单一小作坊的耕种模式已不能适用农业科技的发展,那么,农业将来的发展超势是什么?

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园的兴起,给中国农村增加了新鲜血液。它们的规模或大或小,小则几十亩,大则上干亩,有以粮食为主,利用大型机械化设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减少耕作成本,从而获得最大化利润。有搞生态农业,利用便利的条件,观光旅游,采摘,农家宴等形式,把农业搞成"工业式农业"。在这里工作的农民,也象城里人一样按时上下班,每月领到自己满意的工资。

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组织的兴起是农村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尽管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只是空头支票,相信随着农业管理机构的不断整改,农村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它们把零散的农户集中在一起,统一耕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每个合作社自己注册商标,创建名牌。谁能守信用,做良心农业,谁就能发展壮大,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有不败之地。

走在世界发达农业前列的丹麦国家,农业的发展给我们很多启示,丹麦农业的今天,应该是我们将来发展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2
第一、马云无权决定国家政策。
第二、现行政策:农民若象城里人一样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也一样享受养老金。换言之,养老保险根本就不分城镇还是农村户口。
第2个回答  2021-03-18
马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真正实施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过程。
不过这可能是我们国家在若干年之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都慢慢富裕起来的最终结果。
以后农民每个月都拿养老金也是有可能的,大家慢慢去期待吧,真正到来的那一天也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天。
所以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要不停的努力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第3个回答  2021-03-16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这句话放在农民想发养老金一样合适。当下,社保基金都已经入不敷出,缺口很大,职工的退休金都很难保住,更别说给农民发养老金了。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城里的职工要保证有养老金,农民也是人,也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应该一样必须保证有养老金。

那我只能先给谈谈“公平”这个话题,首先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绝对公平,能做到相对公平就不错了。如果抛开其他一切因素,单从农民和城市居民或职工这个身份讲,确实都应该发养老金,无奈谁也不知道农民这些养老金应该从哪里出?再回到“公平”,如果农民和职工一样发养老金,这是对职工的不公平。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职工在未退休之前,一直会拿出一部分工资交社保,相当于提前存下了一笔钱,只是退休后一月月再支取而已。而农民呢?当时并没有存下这笔钱,60岁以后却要养老金,显然不符合道理。

当然,农民也有自己的苦衷,没有交社保不是自己原因,是国家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政策。不过,如果真要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交同样的社保,估计农民也交不起,因此如果想拿与城市居民职工一样的退休金,显然也不可能。

那么农民到底该不该拿养老金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为啥呢?因为人人平等,农民也应该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农民发养老金现实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就像我们都希望出生就是王思聪,有个王健林那样富有的爸爸,但现实给了你一个响亮的耳光,王健林只有一个。这也像我们人人都希望能上大学,但毕竟大学是有门槛的,也是有限的,只有一部分人能上大学。

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农民都拿上养老金实现了呢?那不是皆大欢喜,举国欢腾。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财政拨款,国家财政有那么多钱给每个农民都发上养老金吗?财政的钱都是纳税人上缴的,纳税人的钱到底该给哪些人用,纳税人有没有说话的权利?如果纳税人有这个权利。显然,当下农民并不是主要纳税人。如果纳税人不同意,那么谁来替农民说话呢?

分析了这么多,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就是要让农民也成为纳税人的主体,这样农民养老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4个回答  2021-03-17
关于农民的退休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关于农民退休的提案,通过了吗?据悉,马云曾提出推出农民养老金,希望能给农民更好的晚年。近年来,农民退休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今年全国两会代表也提出了这个建议。

议案一经提出,就在网上引起不少关注和讨论。王学坤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让农民在65岁以上全面享受到小康社会带来的成果。对于几代勤劳的农民来说,退休曾经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如果他们65岁以后能“洗脚下田”,领取国家养老金,安逸的享受晚年生活,或许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春天要来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学坤的提案第一次出现在“两会”上。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曾说过,农民作为第一产业的实践者,与其他产业相比,也应该有退休、转业。两年后,“两会”又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反响如此强烈,看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时机已近成熟,农民的愿望或将实现。

对农民来说,65岁退休意味着他们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晚年生活。这样,老农民就不用再种田了。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农村地区,不用说那些60多岁的老人了,甚至有的70岁,因为生活的压力,还是得去地里干活,依然为了打工赚钱,直到躺在炕上干不动的那一天,才会放下手中一辈子的“活”,农民受的苦和累不言而喻。
而大多数网友也对这一提案表示支持和赞同,称赞这是一个“温暖”的提案,关注的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农民一直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词。试问中国人往上几代,谁还不是农民出身呢?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国家给65岁以上的农民发养老金,每个月要发多少钱,才可以够生活?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不可能统一标准。但可以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符合实际,具有可持续性。
就全国而言,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上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790元/月,北京为710元/月。比如在城乡低保没有并轨的地方,天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540/月,郑州是290/月。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主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能力)和消费水平有关。因此,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的养老金发放,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定。

农民朋友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人。如果他们能够安度晚年,过上更加体贴温暖的生活,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由于提案仍在讨论中,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政策已经落实。家里有老人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