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鱼是怎么在水里生活?

如题所述

鲻鱼
田鱼一般指鲻鱼
鱼类
共2个含义
鲻鱼(学名:Mugil cephalus,别名:乌支)是鲻科鲻属动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温带和热带近岸海区。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水温为12℃~32℃,可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

中文学名
鲻鱼
别称
乌鱼、青头仔、幼鱼、奇目仔、成鱼、信鱼、正乌
二名法
Mugil cephalus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更多
外形特征
鲻鱼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一4.8倍,为头长的3.8一4.1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鲻鱼 鲻鱼 假鳃发达。鳞大,体鳞为栉鳞,头部为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侧线不明显,体侧鳞片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两背鳍短且相距远。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臀鳍,具1一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7倍。幽门盲囊大,2个。鳔大,壁薄。体青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由于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1]

市场上的鲻鱼, 条重750~1 000 g, 每千克价12~16元, 鲻鱼是人民喜食的海味, 体延长, 前部近圆筒形, 后部侧扁, 一般体长20~40cm , 体重500~1500 g。全身被圆鳞, 眼大, 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 生于上下颌的
边缘。背鳍2个, 臀鳍有8根鳍条, 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 腹部白色, 因肉细嫩, 味鲜美, 且鱼卵可制鱼子酱, 为名贵产品。[2]

生活习性
鳍鱼以铲食泥表的周丛生物为生,饵料有矽藻、腐植质、多毛类和摇蚊幼虫等,也食小虾和小型软体动 物。稚鱼后 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进入河口后,以泥表的腐植质、矽藻和兰藻等低等藻类及小动物为食,随着生长,肠明显增长,达体长5 一 10 倍;胃趋发达,食性 也由动物性转为植物性。人工饲养时,可喂以熬皮、米糠、酒糟和糖糟等。幼鱼摄食只在白天进行。在越冬、生殖期间,鳅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