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衡能力?

如题所述

Ⅰ级平衡:即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Ⅱ级平衡:自动动态平衡(dynamic balance):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Ⅲ级平衡: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反应等。

平衡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训练时支撑面积逐渐由大变小,即从最稳定的体位逐步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开始时可以在支撑面较大或者使用辅具器具较多的体位进行训练,当稳定性提高后,组建减小支撑面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例如先是仰卧位的训练,逐渐过渡到坐位、手膝位、双膝跪位、再进展到立位等,身体的重心随着训练体位的改变而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也逐渐增大。

由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首先恢复患者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即能独坐或独站,当患者有良好的静态平衡后,再训练动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时,让其能够保持独坐或者独站时,训练人员从前、后、侧面或对角线的位置推或拉患者使其失去静态平衡从而诱发动态平衡。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

再平衡训练中先做一些简单的坐位平衡训练,逐渐过渡到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可以先进行双下肢再逐渐过渡到单侧下肢的训练,再训练时告诉患者需要保持平衡。

从睁眼到闭眼

视觉对平衡功能有补偿作用,因而开始训练时可在睁眼状态下进行,当平衡功能改善后,可增加训练难度,在闭眼下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