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伤害有多大?

如题所述

热播剧《少年派》中,有这样一幕。

林大为答应女儿林妙妙,只要她下次考试考及格,就奖励她1000块钱。

结果林妙妙考试及格,奖励上却打了折扣,王胜男从原本说好的1000块中,抽走了900块,这让妙妙异常恼火,冲妈妈吼道:“说话不算话。”

母女俩闹个不愉快后,最终王胜男被林大为说服,又默默地把余下的900块给女儿放了回去。

看到这里,网友们不厚道的笑了。

这真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款爹妈啊。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小孩子吧,哄一哄就可以,当什么真呢?

殊不知,我们在孩子面前的每一次爽约,每一次说话不算数,伤害的都是亲子关系。

“这些天你要乖乖的,表现好一点,爸爸妈妈周末带你去动物园。”
“这次好好考哦,考进前十名,我带你去游乐场。”“这次的家长会,无论多忙爸爸都会来参加。”
你轻易承诺了孩子,却没有把话放心上。

等到孩子真的做到了,你却拿出一堆理由来搪塞孩子,因为我们始终觉得,孩子就是个孩子,何必太较真?

父母不遵守承诺,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影响孩子的认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对社交的感受,和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观的形成,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刚出生的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父母怎么勾画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对3岁孩子进行的研究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大人说的话坚信不易,即使大人说的话并不真实。

你告诉孩子树是绿色的,孩子的认知中树就是绿色的,你告诉孩子树是红色的,孩子就会以为那是红色的。

在我们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时候我还读大学,还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

有一次,我3岁的侄女问我“7”如何写,我就面对着她,写了一个“7”,然后告诉她,这就是“7”。

后来,她写了满满一张纸的“L”,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自己学会了写“7”。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孩子的世界是那般简单,她不会如大人般思维活跃,不知道要把纸张倒过来看,而是你呈现给他们什么,他们就认为这是什么。

当我们对孩子做了保证,要尽量去兑现承诺,因为这是我们言传身教般告诉孩子“要讲诚信”;倘若我们说过话后,不给孩子任何解释就反悔或者爽约,就会让孩子认为,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情绪上,让孩子失望
2岁多的孩子,正处在各种敏感期,也会出现各种情绪,但,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尚不能很好的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们原本答应孩子去公园,结果到了周末,又不去了。这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失望,他的直接反应就是闹情绪,甚至嚎啕大哭,说父母是坏人,说话不算数。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安抚孩子,而是觉得,哭一会就好了。这样其实对孩子的伤害蛮大的。

一是,父母在他心中的权威被质疑了,二是,这种无助的情绪,会让孩子在内心竖起保护机制,他们不愿意和失信的父母交流了。

父母一旦因为特殊情况爽约了孩子,一定要耐着性子跟孩子解释说明,并重新和孩子达成约定,重新约定时间,把欠了孩子的给补上。

教养上,让孩子学习到不守约的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

父母给孩子一个约定,到了约定时间兑现,孩子将来就会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如果父母总是不遵守约定,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原来自己说的话是可以不承认的,这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父母经常失约,孩子也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此前看过一个新闻:

一名小学生因为期末考试得了奖状,在放学回家途中,手里拿着奖状,很霸气的走回了家。

原来,男孩上次考试得了77分,妈妈说,如果这次能考90分以上,就给他买自行车。

最终,孩子如愿以偿。

男孩酷酷的走路姿势,让人忍俊不禁,有网友说,这孩子走出了整条街最棒的崽的气势,气场正是两米八。

但相比于孩子这高兴劲,我更是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因为她信守承诺,给孩子买了一辆自行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父母最不满意的行为就是“父母说话不算数”,这一选项以43.6%的比例高居榜首。

而对父母最满意的行为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信任我”和“说话算话”。由此可见,孩子是多么讨厌父母不遵守承诺,又是多么渴望父母能说话算话。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中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一定要记得,即使面对孩子,也要一诺千金。

信守承诺,不做爽约的父母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