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身高问题?

孔子的父亲“身长九尺”诸葛孔明先生“身长八尺”,那么他们的身高就分别是2.70米和2.40米,但是有人告诉我古代的尺寸与今天不相同,九尺是一米九,八尺是一米八,请问是这样吗?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68914.html?si=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5
古人身高

有人见古书载,鲁智深身高8尺,楚霸王项羽8尺2寸,
关公9尺,孔子9尺6寸,感到惊讶。特别是5尺多的晏婴和
接近5尺的武大郎都属于矮子,于是认为古人比今人要高。

其实,古代的尺比现代的尺短得多。我国最早的尺出现在
两千年前的夏禹时代,《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
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
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
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
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
.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
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

按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推算出:孔子身高2.1米,是位
高个子;晏婴虽5尺多,实际只有1.2米,是个名副其实的
矮子;项羽1.88米;关公2.16米;鲁智深约2米,武
大郎“不足5尺”,只有1.3米,叫他矮子并不冤枉。

再说,古书上的“名人身高”,难免有些夸张。即便如此,
还是不如现代人高,穆铁柱身高2.28米,没一位古代贤人
可以和他比高。另据资料表明:400年前,我国男性平均身
高为1.66至1.68米,1995年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
1.71米。此外,其他国家如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都
同样出现“代代高”的现象。当然,人类不断增长并非好事,
但它说明今人确实要比古人高。
第2个回答  2007-01-05
古人身高偏小,像《邹忌讽齐王纳柬》里,对于邹忌身高的描写是:身高八尺有余。在现在来看是两米左右,但是在那时是一米七左右。
第3个回答  2007-01-05
长度单位的标准确实不同,八尺大约一米八
第4个回答  2007-01-05
诸葛孔明先生1.84m 左右啊 不知道古人与现代人谁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