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如题所述

    1、题目出处

2013年秋季学期一所中学七年级历史中期试卷中有这个考题:

28.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1)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4分)

    2、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仁”的含义

“仁”是会意字。从人,从二。本意是两个人在一起、亲近友爱。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仁者爱人”。爱人就是亲近友爱、善待他人。爱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①倡导性要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②劝诫性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仁”的观念表现为各种道德行为:

对父母为孝;

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

对国家为忠;等等。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2)这种以“仁”为核心概念的学说是孔子提出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