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惩恶的思想吗?

佛教讲慈悲肯定是对的,难道不应该惩恶吗?这里的恶是指那些大恶之人。。。。。。。

  为己是恶,为众生是善。
  这是学佛者判断善恶的基本原则。
  而恒顺众生也是学佛者应该遵从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佛教对慈悲的强调可能会姑息恶行,罔顾众生。

  但是恒顺众生也是有一定的方便的,在不为己的前提下,在权衡众生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不可能坏人叫你去作恶你也顺从他的。这种看似两难,其实可以打一个比喻,如果让你救10个人的同时必须放弃1个人,你如何选择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惩恶只是表象,只要这种行为的行为人其内心是为众生的,即为善,但是如果这种行为是为利益自身的,则为恶。
  惩罚大恶之人的行为内里如果只有为众生之心,没有嗔恨心,且只有慈悲心,既是功德。
  当然,如果惩恶的同时,怀有嗔恨心,则不算是圆满的功德。
  但事实上,大恶的行为往往只会引来大的嗔恨心,这也是为什么大恶之人大部分无法善终的缘故。当然,这也是冤冤相报的连环扣。
  欲破解这种大恶之人引起的冤冤相报,唯有怀有菩萨心肠的慈悲的惩恶行为才能彻底破解这没有了期的嗔恨连环锁。

  只是很多学佛之人并不愿意陷入嗔恨的连环因果之中,而认为其自有因果,并不需要自己去参与其中。从而造成一种姑息的表象。

  事实上,不怀嗔恨的,不为己的,大公无私的惩恶行为,是符合慈悲原则的。

  当然,对大恶之人,惩罚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化,点化也是手段之一。
  但是对于在其位谋其职的人,惩恶并不为己,而为众生,亦是慈悲,亦是本份。

  另外,这里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说法,我非常赞同,转过来:
  佛教徒的宽容与忿怒相:

  在世人的眼里,佛教徒应该永远是平和和慈悲的,事实上很多佛教徒也确如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究竟。
  可是在佛教里也有两句话: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智慧的一味“慈悲”和“方便”很容易让事情走向反面。
  无原则的慈悲其实不值得提倡,慈悲应该有智慧的辅佐。缺少智慧的慈悲就像是一个从没下过厨房的人想帮点忙,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
  佛陀不让我们接触不好的东西,或者在我们试图接受这些东西的时候用正见来把它击得粉碎。这个时候,他表现的似乎很不宽容很不慈悲。不过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时候不宽容其实就是最大的宽容,不慈悲其实就是最大的慈悲。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宽容和慈悲,而是正见。

  寺院里有菩萨也有金刚,菩萨总是慈眉善目,金刚是忿怒威猛的。可是请记得:低眉是慈悲,怒目也是慈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7
佛教有惩恶的思想。

但是佛教的惩恶,和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是用“度恶”或“解恶”来惩恶的。

恶最害怕的不是惩罚,而是害怕被慈悲感化。因为恶认为惩罚只是皮肉之苦,而慈悲的力量是身心具授。当一个恶被感化成善的时候,恶就失去了恶性,失去恶性转变为善良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佛,菩萨要度一切恶,行一切善。

佛教的度恶,体现了对众生的包容,慈悲。
第2个回答  2010-08-29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惩恶扬善的机制。

我们凡夫需要做的,就是修养个人的心性,佛在经上有云: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

说的就是我们管好自己就好,不可职责别人,倘若指责,不仅仅起不到效果,反而令到自己也犯了过失。我们自己好好的修行,做出社会的榜样,大家看到很欢喜,自然心中就明白了,谁是好的谁是坏的,很明显,所以老法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出社会大众的好榜样。用慈悲的心,慈悲的行动,去震撼众生,自然邪恶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最后,恶人作恶,我们要想到那是他的业障习气太重所致,毕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只因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所以他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常常这样去思维,去理解,他们是我们的镜子,常常关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我们心理明白,他作恶将来是什么果报,但是我们不宣扬,不指责,不攀援,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不乱说别人闲话,不背后指指点点,别人和我议论到他,我只是微微一笑,各有因缘。即可。

常常生感激之心,是佛菩萨、更是老法师讲给我们听的,因为我们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上可知,佛陀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时代,末法时代,有20位左右的菩萨,将会示现,但他们不会让我们知道。全都默默坐着自己的事情,做什么事情呢?默默的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众生的导师,决定不会劝众生去说别人的是非,这不是菩萨作为。

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净空法师开示: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3685634

第3个回答  2010-08-28
【佛教的恶人自己会积累恶缘】佛教对恶者不用惩,因为善恶皆有报。 这就好比我们做善事可以种福田,做恶事也会有不好的果报。

【佛教认为恶人都有佛性】佛教讲求对一切众生真爱,对恶者是采取救度。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有恶,不是因为他们本质为恶,而是心中蒙蔽了各种迷惑。只要拨开心头的乌云,佛性就会展现,恶人也会变为善人。

【佛教会用愤怒相来威慑恶人,令其改过】佛教依旧有愤怒相,也就是说表现出愤怒的样子,威慑那些恶人,令他们改过。但是在内心里却没有对恶人的抱怨和愤怒,依旧是慈悲之爱。
第4个回答  2010-08-27
当然有的。比方说,日本侵略中国时,和尚是可以拿起枪杆参战的。虚云老和尚的一个弟子,就曾经脱去僧衣参军抗日。
我佛慈悲亦惩恶,这是电影《少林寺》里昙宗和尚的一句台词。在佛陀的教导里,也有制止恶行的方便说法,不过,佛从来不主张以杀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