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是不是历史被黑的最惨的一代名将

如题所述

有人说不应该分兵,实际上分兵是正确的,因为女真是骑兵,机动性强,一旦合兵,如果你找不到女真人主力决战的话,在边外转悠个十天半月,粮草就会不济,所以明军跟游牧民族作战一直是分兵寻找其主力,分兵关键是在确定的时间合围,从西路和北路就可以看出杜松和马林刚好错过了一天时间,还有人认为出兵时间不对,太早,下雪,天气严寒,实际上农历三月份是女真人日子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一个冬天,粮食吃的差不多了。而朝廷由於国库空虚,为了打萨尔浒战役征辽饷,加上首辅方从哲的儿子犯了事正打官司,所以方从哲急需杨镐立功,兵科给事中赵兴邦每日发红旗促战,所以这也给官军四方协调带来问题,这并非是杨镐脑残的问题。

杨镐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统帅,绝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庸碌不堪,他的战略部署自有他的道理。几百年来,人们总是在事後孔明地批评他,可是就人们抨击他的几个主要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替杨镐等人讲几句话。分进合击并不等於分散兵力。明军从四个不同的军区出发,当然要“分进”,“分进”其实是一个兵力集结的过程。而“合击”则是“分进”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後集中兵力打击敌人,这是战役的关键部分。杨镐并非不注意集中兵力。

分进可以使敌人不敢倾巢出动。进攻一方从四面八方过来,防守一方无法判断哪支部队是主力,顾头不顾尾,一旦出击,容易被敌人调虎离山,把老窝给端掉。而努尔哈赤之所以敢不按常理出牌,倾巢出动进行迎击,是因为他掌握了明军的详细的行动计划,这只能归咎於保密工作出了问题,他其实也是冒了一定的风险。四路明军都距离赫图阿拉很近,可以很快开到指定位置,因此“分进”的风险没有想像般那麼大。

如果按照人们所说的那样,集中兵力以一路人马开进。则努尔哈赤可以放弃後方,倾巢而出,以机动优势对明军进行运动战,明军在林海雪原中与占据地利的敌人展开野战,取胜没有把握。许多人认为杨镐选择的出兵时间是天寒地冻的冬天,不利於以南方人为主的明军,不合於天时。其实杨镐出兵时间是在阴历三月初,阳历四月,属於早春。经过一个冬天的坐吃山空,这个季节是游牧民族最衰弱的时节,一旦发生战争,後金的後勤很成问题。

综观萨尔浒之战,主要问题还是准备不充分,力量不够,原本就是一锅夹生饭。无论是四路进军还是出兵一路,都各有其利弊。若从攻城来讲,以四路合围为宜,这可以使明军的火炮发挥优势。若以野战来讲,当然兵发一路为宜,但是这并不是明军所擅长的。

战略本身各有长短,成败关键在於执行过程,而明军在执行前就己经洩密,努尔哈赤对於明军情况瞭如指掌,因此才敢於放弃後方,倾巢而出,在短短的五天内,千里大跃进,来回奔波,速战速决,使得杨镐的所有打算都落了空。因为洩密一事,无论四路、一路,围城、野战,都难逃败亡的命运,因此洩密者才是萨尔浒之战真正的罪魁祸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2
估计是啊因为他在朝鲜的时候十分活跃比李如松那个被立花家的勇将打的靠弟弟李如梅用火铳杀了敌方勇将才胜利的人强多了据说杨镐在李朝的评价极高比李如松高多了萨尔浒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李成梁把士兵剥削的长期吃不饱武器也很烂结果明军大败李成梁在东北的子孙在不久以后也被努尔哈赤他们杀光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