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肯定的评估,它包括认知和情感成分。
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是当代心理学中关于幸福感研究的两个方向。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对于幸福感的定义不同,由定义的不同,导致了学者在研究方式、测量工具、以及评估幸福指标上的差别。心理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其评价指标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生命活力等一系列维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幸福千百年来一直是哲学所探讨的终极问题,而从应用心理学的层面出发,探讨“幸福”则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我会以马丁·赛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张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为基础,来讲讲如何提高幸福感。

赛里格曼所指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积极的成就。

一、积极情绪

首先,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悦,可以划分为三个强度:

高等强度:狂喜、兴奋、快感

中等强度:奔放、活泼、欢喜

低等强度:舒适、和谐、放松

大多数情况下,愉悦来自于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后的一个热水澡、久违了的一碗牛肉面、考试前的周杰伦演唱会等等。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轻松获取的“小确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悦的能力,也就于是导致了我们常说的“水逆期”、“最近有点丧”。进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练习,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

然而,这种来源于感官的愉悦是短暂且有习惯性(habituation)的,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会逐渐适应这种愉悦的存在,开始觉得“这有什么好开心的,见怪不怪了”。比如久违的一碗牛肉面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面吃,这也就无法再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习惯化的过程所带来的快感缺失很可能过度激活人脑的奖赏机制,造成成瘾行为。

二、 投入

第二个幸福元素,赛里格曼定义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投入施展个人的美德和优势,以此获得满足的过程。

在参与像画画、写作、运动、阅读等能收到及时反馈和内容呈现的活动时,人们更倾向于有目标地行动,注意力集中,产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觉。

中东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当人们十分投入于一件事而感觉时间停止时,他们就处于“心流”(flow)状态。比起上一段提到的来源于生理感官满足的、浅层次的积极情绪,心流的状态更加深层次,专注于心理上的成长,它所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更加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继续拿牛肉面来举例,如果自己亲手下一碗牛肉面,那么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会比去饭店里更多,更持久。

三、人际关系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这不仅仅是指不仅仅从工作、学习发展出的社交关系,而是在生活当中有人真正的关心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无法从积极的人际关系中获取幸福感,也是长期独居或是追求极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郁,甚至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一个哈佛大学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社会阶级、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们看重的特点往往并不会对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时期就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给我们的爱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机制。

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融入本国学生的团体以获得文化认同感,并更轻易地建立亲密关系外,参加一些跨文化社团,接触更多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帮助作用。

相反的,面对消极的人际关系,美国DSM 5指出,“跟谁都处不好”的状态可能意味着潜在人格障碍的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四、意义和目的

第四个元素,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是一个哲学和应用心理学相结合的议题,也是大部分留学生所在年龄段常思考并有诸多困惑的问题。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从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幸存后,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将实现意义的道路划分为创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痛苦的意义。

创造的意义与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论含义一致,技艺精神和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过程能够充实人生,赋予生命更多的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21-04-19
关于幸福感这个词,它是一个广义词,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内心中对于幸福感的定义也就不相同。

一个只能保持温饱的人,认为能大吃一顿,就是幸福。一个孤儿,认为找到自己的父母就是幸福。一个学生,认为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就是幸福。世界很大,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幸福感也就不同。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女孩和男孩要结婚了,但是女孩的父母不同意,因为男孩的生活条件不好,所以女孩的父母认为,女孩跟男孩在一起保证不了好的生活,物质条件上不去,自然就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可以两个人共同努力创造好的生活,让两个物质条件很好,但没有感情的人在一起,也不会有幸福感

生活幸福度,即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经济学家说,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生活幸福度与收入成正相关。的确如此,没钱谈什么幸福。

但是,不花钱也能提高生活幸福度!养成如下小习惯:

1.学会收纳整理。整理好自己的衣柜、书桌、办公桌,各类物品有序存放。这样就不会出现要用某物的时候翻箱倒柜的情况。整洁有序的环境能让心情愉悦平和,工作效率也更高。

2.每天写下一件值得你高兴的事。准备一个本子,睡觉前来写今天一天所有值得高兴的事,比如看见了一只可爱的猫;要到了小姐姐的微信号,学会了一个新词语的用法等等。心情不好的时候翻开本子看看,心情顿时就好些了呢。而且还可以提供写作素材。

3.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记录新增加的任务/作业/目标,记下日常听到的有意思的对话。你觉得有什么可以记的就写上去。还可以把很难记住的单词写两三个在上面,没事做的时候看几眼,就能记住了。

4.睡前写好第二天的To Do List。这样早上就不用去想我今天该干嘛干嘛,也不会遗忘deadline,不会因为不知道干什么浪费时间然后又后悔。一天的生活都有节奏和韵律了,负面情绪也会少很多。

5.睡前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物品。包括准备好早上要穿的衣服,这样起床后就不用浪费时间去头疼穿什么;准备好书包/公文包,避免遗漏作业本/文件。

6.早上起来看一眼天气预报,以确定要不要带伞、增减衣服。还可以给某人来一个温馨提示,瞬间拉近距离有木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9
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心理参照系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
1、幸福感爆棚,就是满满的幸福感的意思。感觉超级超级幸福。其实幸福真的挺简单的。有时候一句暖心的话,或者一个温暖的动作,都能让你瞬间觉得幸福感爆棚。爆棚,表示人气旺、场面热闹、具有轰动效应。
2、幸福感是指人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第4个回答  2017-02-07
幸福感觉到
东方尚英
( 回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