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那么多,隐士为什么都选终南山?

如题所述

名山大川那么多,隐士为什么都选终南山?终南山是古城西安的天然屏障,可以说是我们西安的父亲山。目前,足足超过5000名隐士在此地归隐,过着“开门见山”的惬意生活。隐士为什么喜欢终南山,并把这里当做圣地在此修炼,根据本人的实地考察和采访,我觉得,有三个主要原因。终南山具有源远流长的归隐文化,受传统影响的结果。中国归隐文化源远流长,魏晋的“竹林七贤”和陶渊明可以说是代表人物。终南山有王者之气。终南山北抵黄河,南倚长江,西向可遥望昆仑,东向可遥指大海。在隐士看来这样的地形具有王者之气,是修行的形胜之地。隐士们确信,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在这里修行最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有人说:“名山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有隐居修道的传统。隋朝末年有个叫静霭的人,率领徒弟进入终南山,在终南锡谷隐居修道,并建有七十二茅蓬。从此,入终南山隐修之风至今未曾间断。祖师大德级的人物,多来于此修行,先后出现过静霭、智正、静渊、晋安、灵裕、虚云等多位高僧大德。在古代,终南山也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这样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隐士们修行。

山水诗鼻祖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描述的是他自己生活周围的庐山,但在这里完全可以通用,它给多少仕途失意者,现实生活失意者,打了一针强心剂,找到了一种解脱方式。如果一个人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那就看得开一点,走出生活圈子,进入大自然中寻求解脱,换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活法。为什么终南山自古就是隐居圣地呢?有种说法是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所以有什么王者之气,最适合祖师大德进行修炼。至于什么是“王者之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就是一种玄虚的说法,用来镀金比用来解释好使。不过南北东西的方位指示倒的确解释了真正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这个位置的终南山,不高不矮——高了不适合居住,矮了又离人间太近,既没有南方山林的湿热,也没有西北东北山里的冰冷,气候条件良好,郁郁葱葱、溪澈泉清、山峰俊秀、川谷幽静、寺观古道尚存,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不错,加上常常云雾缭绕,更有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感了。自陶渊明后,许多文人雅士,僧人,道士,现实生活不如意者都开始效仿前辈,纷纷选择归隐生活。还有,古代的终南山和现在的终南山指的不是同一座山,神话里的终南山一直延伸到中亚昆仑山上去了,本科念完还可以念研究生,直接去昆仑山读研,这也就似乎是成仙必经之路,理由很充分;而现在的终南山就是我们长安附近这么一点大地方,如今的隐士多数人只是一种情怀。

在终南山隐居修行能得到山民的尊敬和支持。终南山里的山民大多对隐士心怀敬意。隐士所需的油、盐、米、面、衣服、被子、鞋袜等生活用品主要来自周边山民的布施。同时,隐士搭建茅蓬不会受到林业部门的过多干涉。在山里搭建茅蓬无人干涉,现在只有终南山了。山民的支持和林业部门不加干涉,为隐士修道提供了重要条件。终南山气侯适谊,便于生活。隐士可以利用终南山的气候、土圵条件,在茅蓬周围开垦小块土地种植蔬菜、瓜果等。能依靠辛勤劳作维持生治。终南山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传统等为隐士在这里隐居修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隐士们修道都愿意选择终南山。终南山山大沟深,幽静湿润,植被茂密,资源丰富,好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树林,为隐居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儒家文化里对“隐”的态度一直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士大夫隐士的终极目的基本都不在隐,而在出,隐是为了等待时机、积累条件,最终要是要入世实现天下抱负。这就要求隐的地方不能太偏远,你要是去长白山、喜马拉雅隐居,就算能活下来,世人和掌权者也早把你忘了,哪还有机会下山。终南山则不然,它离秦汉甚至隋唐北宋的首都都不远,只要还与京城的朋友圈有些联系,名号总会流传在上层精英的耳朵里,于是有朝一日没准就被哪个伯乐三顾茅庐了。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

终南山作为首选的隐居之地,大致原因如下:交通方便,终南山耸立在西安市之南,翠华山距西安市仅30公里,而西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市。距离西安近,隐士们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到达,而且,如果帝王有意重用,信息传递和就任也方便。终南山具备名山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犹如仙境,适合修心养性。终南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是道教的发祥地。据说老子曾在此修真,秦始皇就曾在筑庙祀老子。之后是尹喜、姜子牙等也修行于此。因此,使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据统计至少超过五千人。隐士生活重在一个“隐”,不被人发现和打扰,可以全身心的亲近大自然,用心灵倾听大自然的宁静和纯真,是所有隐士想要的生活。终南山的自然条件正好可以满足隐士们的需求。终南山一带,每条峪口都有一条小河蜿蜿蜒蜒,自山顶向山脚流出来。每条河水都又很多条小溪汇聚而成,清澈的河水与溪水首先能解决隐士的生活用水。如果在没有水源的地方隐居,根本不现实。终南山上,在春夏秋等三季,有许多野果,隐士可以采摘野果吃,能给身体补充必要的维生素。更重要的是,终南山上中草药非常丰富,一些隐士懂药理,会自己采药、制药、配药,让自己免受疾病折磨。在过去终南山一带,可以看到不少村落房屋零零散散的坐落在山上,东边几座,西边几所,人们生活非常不方便。于是,都鼓励村民搬迁到山下平坦的地方居住。村民在山下盖了新房后,把老房子就遗弃在山上。而这些闲置的老房子正好被隐士租下来,经过简单装修后,变成了隐士的住所和修炼场所。为原来主人和隐士都提供了利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自古隐士都不是为了隐藏自己,超能力和智慧从来都是用来造福社会的。隐士的最高境界就是“网红级隐士”所有人都想见,却无论谁也找不到,比如老子、鬼谷子、王重阳这些人。而那些只是在山里面生活的群体,数量也很多,只能说是来体验生活的城里人,不能说是隐士。终南山上原来的村民搬走后,留下不少老房子,为隐士提供了住所。历史传承,人们曲之若骛。终南山朝朝代代隐居修练之人不断,历史的传承成了人们心中向往的隐世生活佳地。历史上有名的隨末静霭率72众徒在此结庐隐世,唐僧西天取经在長安开坛讲经,佛教传入中国后,男女信徒常常出入终南山修行。道教的修行者经常来终南山吸纳天地灵气,开悟天人合一,寻求顿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此修行确实较其他地方有灵感!领悟有德者回到各自的地方开馆受业、讲坛传法成了一股清流。自然保护的人间静土藏精纳气。其他地方的名山大都不具备隐居。南方的大山湿气瘴气太重,虫蛇遍布,不适宜人们生活隐居,好多也都比较小,东北常年积雪皑皑,四季不全。其余名山不是旅游开发就是寺观林立,各持一方。只有终南山具备不受外界的打扰,是隐者的理想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