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0-6岁的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

如题所述

如果想在家里为孩子也布置一个合适的环境,有一些建议提供给大家:

给孩子准备的家具必须轻巧耐用,摆放的位置以方便孩子移动为准。贴在墙上或者其他地方的照片不能太高,最好是放在孩子的视线平视的高度,这样孩子才能随意观看。地毯、花瓶、盘子和其他类似物品都要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总之,它们的摆放原则就是能够方便孩子取用。要注意,给孩子的东西不能是单纯的玩具,而应该有一些实用的作用,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此外,给孩子的东西还应该是坚固并且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

大多数孩子对环境的舒适程度非常敏感。给孩子准备的器具一定要是可以清洗的,这不仅会更卫生,还会让孩子产生清理器具的欲望。因为已经开始注意环境,学着清洁环境的孩子往往更愿意做这些事情。如果我们给了孩子实践的机会,养成热爱干净、保持整洁的好习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于孩子来说,拿东西轻手轻脚、有秩序并非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受肌肉成长成熟度较低的因素制约,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粗糙的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以桌椅板凳等发出的噪声来给孩子做一个提醒:你要轻拿轻放,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得非常注意自己的动作了。除了桌椅板凳发出噪声以外,还有另外一些东西得提醒孩子:易碎物品。成人大多会提出质疑:把这些易碎品给孩子玩耍,不会被打碎吗?这样想原本正常,可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并没有想到:那些易碎品的价值难道比孩子的成长训练更宝贵吗?

当孩子生活在真正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时,他就会模仿成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控制自己的动作姿态。他们不再需要外来的刺激就能自觉改善自己的行为。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机勃发的喜悦和自豪。他们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会让周围的人感到羡慕。他们日渐成熟的身影会告诉旁人,他们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他所能做的事情除了成长还有什么呢?

帮助孩子成长,给他创造最好的空间,让他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是父母的责任。具体落实在实处,我们就必须给孩子机会让他练习自己必须会做的事。“熟能生巧”的原则也适用于孩子的锻炼和学习。生活中,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很喜欢没道理地做某件事情。例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洗手,哪怕他的手并不脏。孩子有这个“爱好”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他觉得好玩,也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能够洗手是件很自豪的事。在生活中能够自己洗手,那么孩子就有信心去做其他的事情。

当孩子尽心尽力锻炼自己的一切能力,借助活动让自己更快地成长时,大人们应该做些什么?有些人选择帮助孩子,可是结果却恰得其反,他们给孩子造成了数不清的麻烦。例如,有些学校为了防止孩子被绊倒撞伤,会把所有的桌椅板凳都固定在地面上。的确,动作粗糙的孩子会碰倒桌椅,但是他们并不会主动去搞破坏,更不觉得把桌椅板凳固定后会是一件好事。虽然固定好的家具显得更加整齐,但是这却会破坏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给孩子提供的餐具的确可以是不锈钢的,但是这却会让孩子无法理解餐具是不能丢在地上的。教育者的这些“帮助”,除了让孩子体会不到真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全部掩耳盗铃地遮起来以外,起不到任何好的促进帮助作用。其结果是让孩子继续在犯错,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一心帮助孩子的教育者。我们在无形中给孩子的脚下安放了绊脚石。不要觉得孩子不知道易碎制品的危险,也不要觉得孩子会不听我们的劝告。任何一个想自己动手做事情、自己实践成长的孩子,都是乐于与家长合作的。

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了帮助过度的错误。一旦发现孩子遇到麻烦,家长们还是会马上伸出援助之手,帮孩子完成他们正要做的事情。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告诉这些家长:“孩子想要自己梳洗,自己穿衣服?那可真是太麻烦了。为什么要自己做呢?家长就在身边啊!我们可以帮孩子包办任何事情……”结果,家长与被剥夺自由的孩子之间逐渐积攒了大量矛盾,两者之间变得越来越难以相处。家长会认为孩子叛逆,孩子会认为家长管得太多。可是谁知道,两者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家长的好心?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孩子刚出生那几年是如何生活的:

孩子被关在属于成人的世界里,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能弄坏,甚至不能弄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被限制了活动的自由,结果他完全没有机会锻炼身体,无法学习生活的技能。孩子成长的自由被剥夺,人也变得越来越烦躁。不是吗?我们是不是曾经注意到,许多被严厉管束的孩子显得更没有家教?他们老是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哪怕是洗漱这一类的事情也总是不愿意配合,结果父母只好听之任之。其实这其中的根源都在家长自己身上。

有些家长面对叛逆的、不配合的孩子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只好对孩子放任自流。这是给孩子自由吗?也不是!对孩子好,给孩子活动的空间和自由,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找出孩子犯错的根源,让孩子一方面能够自由地成长与生活,另一方面能够让孩子从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家长的指引,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知道,哪怕再需要自由的孩子,也是弱小的,也是需要家长帮助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帮助这种行为本身,而在于帮助的时机、内容和方法,做好了这些,我们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其实,如果在属于孩子的环境中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孩子是有自我纠错和成长能力的。为了让自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孩子们总是在不断地自我练习,自我纠错。只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他自己就能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必做。

如果一个父母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他成长环境中所需要的一切,那么接下来只要克制住自己帮助孩子的欲望,在旁边静静观察就可以了。保持一定距离,不轻易打扰,但又不放弃监管,是最好的做法。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时,他们会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安静、专注、自得其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观察还能有什么可做的吗?

如果你也能建立一个可以指引孩子、适合孩子锻炼能力的环境,那么你的教育就前进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