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战死东吴,诸葛亮为何什么没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呢?

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替刘备报仇?

大家都熟读过三国演义,里面有好多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曹操,刘备,孙权活着的时候,人才有很多,他们都为自己的主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当年的关羽败走华容道之后就被东吴的大将砍下了头颅,可以说这些都是关羽的咎由自取的结果。

因为关羽一直是很盲目自大的,特别是在他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之后就特别的飘,当刘备知道关羽被东吴杀了之后他就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攻打东吴,可以说在攻打东吴的前期十分的顺利,也遇到了一些攻坚战,但是很顺利的攻下了城池。

蜀国深入吴国的境内几百里,可以说把当时的东吴吓得不轻,但是因为刘备把军营建在了树下,东吴的大都督陆逊就火烧连营,把刘备的营地都烧了,刘备的大军很快被攻破了,刘备也很快病死了,他在死之前把少主托付给了诸葛亮,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悲哀的。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选择立马给刘备报酬,因为诸葛亮看的比较的清楚,他知道现在的蜀国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刘备带的大军大多数在东吴的时候阵亡了,现在的蜀国已经摇摇欲坠了,再来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就会把蜀国的经济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一场战争必须举全国之力来支持,得不到自己国家人们的支持是赢不了这场战争的,所以诸葛亮选择先不给刘备报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南征东吴为刘备报仇,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就是诸葛亮没有绝对的获胜把握,第二就是蜀汉需要养精蓄锐,第三就是东吴的人才挤挤,易守难攻!

诸葛亮不做没把握之事

其实大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诸葛亮非常的具有智慧的头脑,而且充当了《三国演义》中2/3历史中的谋士最高峰。当然诸葛亮就会有这样一种本事,那就是他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他不做没有必胜的事情。由于刘备死之后他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因此他不可能南下江南去征讨吴国!

蜀汉需要养精蓄锐

说到蜀汉需要养精蓄锐,其实主要说的就是在关于死之后,刘备率领几十分大军前去征讨吴国,最后兵败于夷陵的夷陵之战。逆鳞之战中,蜀汉的几十万军马几乎全军覆没,而东吴的吕蒙,孙权以及指导夷陵之战的陆逊都获得了大量的蜀汉的物资和军事。因此蜀汉经过了宜陵之战的失败之后,很难再有大量的精力和兵力去攻打吴国,因此当务之急是大肆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东吴人才济济

应该这样说,在三国的后期历史之中,蜀汉相比较而言越来越谆弱,而东吴相比较而言越来越强大,当然槽位始终控制着北方中原的政权。因此对于诸葛亮来讲,当时的动物实力强大而且人才挤挤新一代的人比如说吕蒙,陆逊等人非常的有实力,而且非常的有韬略,因此诸葛亮不敢轻易的进攻东吴,况且东吴九洲13郡也非常的易守难攻!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刘备死后,掌管大权的是诸葛亮,他本来有机会攻打东吴,替刘备报仇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这是他为蜀汉的前途考虑,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


刘备之前伐吴除了要为关羽报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要借此机会打败吴国,从而形成与魏国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此时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蜀汉的势力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战胜吴国。所以与刘备相反,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然而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执意要攻打吴国,果然战败了。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做出立刻为刘备报仇攻打孙权的决定。因为在他看来,联合孙权攻打魏国才是最值得遵循的策略。

再来看刘备死后蜀汉的形势,正所谓“此则危急存亡之秋也”,内外大小叛乱不断。比起为刘备报仇,现在平定内乱才是更重要的。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蜀国内部根基还不够稳固。诸葛亮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内部矛盾,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攻打东吴,更何况还有另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曹魏在等着他们呢。

三国之中就整体实力来看,蜀汉还是最弱的,如果爆发战争,最先灭亡的很可能会是蜀国。基于这样的形势,诸葛亮决定摒弃前嫌,联合孙吴,共同对抗曹魏。驱除逆贼,北定中原也是刘备的遗愿,在他看来,曹魏才是乱臣贼子,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曹魏在实力上也是最强大的,只有和东吴团结一致,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打败曹魏。

这个时候,私人恩怨显然不是最重要的,诸葛亮考虑的是怎么样让国家走得更长远,再加上现在蜀汉的实力已经比不上孙吴,因此他更不能贸然攻打东吴。

第3个回答  2019-08-09
实力根本不允许,当时刘备刚死,蜀军刚被打败死伤惨重,所以说不允许打,而之后东吴采取了依长江之险守之的策略,诸葛亮根本没有办法去打,而魏国又连年讨伐汉中之地。所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第4个回答  2019-08-08
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刘备并非死在东吴之战,所以没有理由攻打东吴。而且当时的形势不允许,没有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