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是哪首诗中的?? 这首诗全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全诗为: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

唐代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

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

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思想主题:

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省试湘灵鼓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是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
一共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版本二: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版本三: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第2个回答  2013-10-21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进士试《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诗末二句.后演绎为曲终人散。 意为,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 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唐朝的钱起是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江苏吴兴人不见,江山数峰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21
槐乡行(之三) 东风送暖绽芳枝,正值农家社戏时。花鼓秧歌翻旧调,丝弦折剧唱新词。 红妆少妇容颜俏,白首衰翁步履迟。演到曲终人不散,树头明月也痴痴。
第4个回答  2013-10-21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