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如题所述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真情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我认为辅导小学生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把小学生作文辅导概括为三个阶段:摹仿辅导、迁移辅导、创新辅导
任何一种技能、技巧都是从摹仿开始的。小孩是怎样说话的?他是通过摹仿父母及周围的人说话时唇、齿、舌、喉的动作,而学会说话的。辅导学生启蒙作文时,最好用摹仿辅导法。教学作文时,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摹仿着去写。例如:我们可以把《可爱的小鸡》一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白着篇文章从哪些方面告诉我们小鸡是什么样子,那些词语、句子写出了小鸡的可爱,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鸟、小猪……学生呢感作文时有章法可依,辅导的效果会是良好的。
孩子学会口语是因为他们自身迫切需要与外界进行交际,积极主动的摹仿周围人说话而学会口语。进行书面语言的交际,学生本人并没有这种迫切的需要。他们把写作文看作是一种很费脑筋很麻烦的作业,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写作的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谁家的小动物最可爱,谁家周围的景色最美,谁的爸爸妈妈最优秀,请写出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一鼓励,学生就会产生表现的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写作文,效果显然比被动作文要好。
经过低年级的摹仿辅导作文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写作文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如果仍然用摹仿的方法辅导学生作文,将会产生一种不良的作文现象。学生抄袭作文选上的内容,他们将作文选上的作文所写的人和事改名换姓,变成自己的作文。这种经过改造的作文,因为是抄来的,在谋篇布局、遣辞造句、叙事状物等方面都比学生自己冥思苦想写出来的作文要好,所以在考试的时候,这类作文一般都会评上高分,正因为这样,为了追求名次和升学率,有些教师竟然鼓励学生考前背诵作文,应付考试。小学试卷上的作文题大都是要求学生写人叙事的题目,写人的作文背两篇,写事的作文背两篇,考试时将背熟的人和事往作文题里一填就了事,快捷方便。像扶老人、小孩、残疾人过马路,公车上为孕妇让座,捡到钱包或贵重物品归还失主,考试时借笔或尺给同学等等都是万能的作文材料,用到写人叙事的作文题里都很合适。这样一来,机关学生呢感作文得了高分,但学生实际的作文能力并没有提高,甚至到了离开作文选就不会作文的地步。这就是语文教学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克服摹仿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及时地转入第二阶段的辅导训练,即迁移辅导。
迁移辅导法,就是将摹仿阶段学会的别人写文章的技能、技巧迁移到学生呢感自己的作文中去。辅导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学会协作的技能、技巧来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悲与欢、喜与忧,把学生的作文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在辅导是,要严把选材关,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写人必须是你实习的人,这个人的音容笑貌、举首投足必须忽之欲出,并对他们的思想、品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写事必须是你亲身经历的事情,对它的始末了如指掌,对事件中包含的意义有独到的认识和看法。写景一定是你亲眼目睹过的,并有你自己的美感体验。写物必须熟悉它的外形、结构、特征。写感悟必须是你心灵震撼的产物。这样学生作文的内容是他自己鲜活的生活,就避免了抄袭作文选上的人和事,同时也减少了无病呻吟的学生腔调。只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写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知道学生在写作时要创新。创新辅导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文章的技能技巧形式上的创新,一是文章内容方面的创新,后者尤为重要。文无定法,文章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是由作文的内容的需要决定的。要注意辅导学生用恰当的形式表现作文的内容。学生作文时常抱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在创新辅导阶段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生活之树常青,文章是对生活的反映。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是学生对生活观察不细,思考不深的结果。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对美的事物感悟的心灵,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观察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观察所有人在上呢搞活中的表现,特别是有冲突、有矛盾的时候,观察事件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思考生活的本质,从中捕捉住美的东西,鞭鞑丑恶的东西,然后用恰当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写成作文,这样的作文就不乏新意了。
三个阶段的辅导不是相互独立和排斥的,它们互有联系,互相渗透,循序渐进地辅导学生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把着几个阶段辅导落到实处,分年级按阶段地实施,我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无裨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4
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 重学生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储存知识,积累创作素材,并 且勤于练笔.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就是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 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理,景,情等各个方面,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看法.罗丹曾言:”对于我们的眼 睛而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学生 刚刚升人中学,对新老师的印象,对学校环境的感受,新 同学相处时的心情,以及升人中学的感想,教师要鼓励 学生写一写.再如,回到家里,家庭生活中的亲情,父慈 母爱,手足之情,虽然在一些大事上比较突出,但更感人 的多是在一些生活小事上,细枝末节的情节中.只要学 生留心观察,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有东西可 写.上学的路上,周末,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到自然景 观,民风民俗,小到集市上一个小贩的叫卖声,电视剧中 一 句精彩的台词,皆可入笔.总之,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以 积极的心态观察生活,写下自己有所感悟的瞬间.在写 法上,整篇整段的更好,三言两语也可,有话则长,无话 则短.这样坚持下来,学生既练了笔,又丰富了写作的素 材,才不至于写作文的时候无话可说,对任何一种形式 的作文,他都可以回忆,搜索自己曾经观察过的生活,找 到写作的素材. 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记录对生活的感受,这对写 作的作用,唐朝的诗人李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明证.关 于李贺有这样一个”布袋”的故事:当他对生活有所感 悟,灵感偶发时,就赶紧写在纸条上,装进”布袋”中,久 而久之,”布袋”中的纸条便成了他写诗的素材,他的不 少着名诗篇正是从”布袋”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作文教 学也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就是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验,培养学生做感情丰富细腻的人,做到写作时眼中有 物,心中有情.试想,一个漠视生活,对生活缺少感悟的 人,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去丰富学生的情 感体验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做一个主导者.教师应充分 利用语文课教学这块阵地,不仅要达到课文要求的情感 培养目标,还要拓宽情感培养的层面.我们教《散步》一 文,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父母肩头上承负的使命, 还可以发掘学生对家庭生活多层面的情感体验,比如, 和睦家庭的融融亲情,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关爱生命 的情愫,夕阳黄昏的晚照情结等.不仅利用课堂教学,教 师还要抓住一切情感培养的契机,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 体验的培养.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感人的场面,一 件有意义的事情,教师都可以把它转化为学生内心深刻 的情感体验.曾经有一位接孩子上晚自习回家的家长, 在操场上等了整整一节课,我们语文老师让学生们把目 光投向这位父亲,去感受这人间至爱,写出自己的所感 所想.学生们都写得很感人,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黑影中 的父亲,您可能劳累了一整天,还要带着一身疲惫等待 您的孩子,父母之爱是人间多么神圣的爱啊! 再比如指导学生经常写影视作品的观后感,让学生 选取对自己触动最大的情节,饱含自己的爱憎喜恶及所 思所想,不论长短,及时写下,天长日久,感悟能力自然 增强.此外,从小处着眼,从生活细微处人手,多读文学 佳作,都可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培养, 去丰富,去发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的心 灵常常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这样学生们在作文时才不 至于无感可发,才不至于矫情造作. 注重积累,是众所周知的学好语文的好方法,也是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 物才能吞吐自如.就积累内容而言,可以是好词好句,美 文佳篇,也可以是名家名言,诗词曲赋,还可以是生活经 验,人生感悟,方方面面,皆可人笔.就形式而言,可以是 课内所学,也可以是课外阅读欣赏,还可以搞一些生动 活泼的”小花样”.我们有些班级搞的墙报栏目有”今日 我为师”,”每周佳作欣赏”,”我所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让学生们之间交流累积的所得,效果很好. 以上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 作时写出真情实感来说,学生观察生活是起点,存储知 识与积累素材是”食粮”,个人感悟是反刍,另外还要勤 于练笔,这几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只要 我们摒弃应试作文的庸俗做法,认真指导学生勤于实 践,让学生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并非难事. (责任编辑周侯辰) 43 E-mail:[email protected] II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