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41年德国入侵苏联。此时日军不进攻中国。联合德国举全国之力进攻苏联。结果会怎样?

亚洲国家没有哪国对日本构成威胁。美国隔太平洋。纯军事角度讲,日军不进攻苏联是不是一个错误。

从纯军事角度看,日本也不可能不打中国和东南亚,直接去打东西伯利亚。

1.即使不打中国而去打苏联,日本此举也会被美国视作破坏欧亚大陆力量平衡的行为,这对崇尚自由贸易的美国所不能容忍的。美国即使不与日本开战,制裁日本总可以吧?1941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制裁日本的法案,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2.东西伯利亚矿产资源贫乏,又无发达的农业。日本根本不能以占领该地,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基于以上两点,日本必须遵从这样一条作战路径:先南下,在国内油料储备用完之前占领东南亚石油产地,再北上进攻苏联。因为占领东南亚必将和美国发生冲突,所以,必须在美国在太平洋取得优势之前,将苏联战事结束。

但是,即使日军在41年就将陆军扩编至1945年的168个师团的水平,日本能派去对苏作战的也就57个师团,约150万人。

原因:日本兵力之所以在1945年能到168个师团,主要因为是将国内的部分国民编成59个师团,这部分有很多是还在岗的产业工人,这意味着,如果这部分人真出去打仗,日本国内的军工生产将大大放缓甚至停滞。此外,1941年12月日本在中国总计驻有35个师团,在东南亚及太平洋驻有10个师团,在朝鲜驻有2个师团。

大幅扩编必然导致战斗力的下降,而日本的师团机械化程度本就远不及德军,再加上其大量使用畜力,这必然导致日军机动性,特别是冬季机动性大打折扣。而苏军除了537万正规军,还有160万内卫部队,及1000多万的预备役及其他准军事人员。

综上所述,一旦日本紧接德国向苏联开战,情况将是这样:
苏联用200万左右的预备役部队在东线与日军对垒,诱其深入,并实行坚壁清野,破坏西伯利亚铁路。日军前进至贝加尔湖,至多至叶尼赛河一线,由于补给线过长及寒冬,在此与苏军形成对峙,而1942年德军进攻的高潮线也距此至少有3000多公里。待中途岛海战结束,日本在太平洋丧失战略主动权。需要更多兵力防守东南亚。这时,日本将无奈撤出苏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1
从当时日本军力来看:日本陆军是一战水平,但日本海空军却在当时世界数一数二,诺门坎、张高峰等战役是日本和苏联陆军之间的较量,日本军队战败并不能代表他的海空军也打不过苏联,苏联海军本来就不强,再加上大清洗中优秀军官被杀,战斗力大大下降。所以我认为,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而是全力进攻苏联,就算陆军不出动,日本海空军也能给苏联致命打击,苏联有可能因此彻底亡国。
第2个回答  2010-08-11
日本的陆军并不强,也只能欺负一下国军而已。战斗力和苏联军队比,差的不是一点点。
而且,德国和日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共同的策略,应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但是,如果当德军正在围攻莫斯科的时候,日本突然调转枪头给苏联一击的话,战局有可能会扭转。
不过,在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在帮助苏联了。如果日本转头去打的话,美军肯定也会在日本后面做大动作。
第3个回答  2010-08-1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按过去的说法,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既然有这样的问题,我还是来回答一下: 日本侵略中国是由其历史渊源的,是蓄谋已久的。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日本是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封建残余严重,再加上劳动人民的不断反抗,阶级矛盾尖锐。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转移国内劳动人民的视线,日本统治集团制定了旨在征服这亚洲,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台湾;1874年,已有行动,虽未得逞,但从清政府那里勒索50万两白银作为撤军的条件;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亚洲,称霸世界;所以纵观历史,日本侵华的步骤完全是按这五步来走的,1941年也是不可能与德国合作的。再者,30年代斯大林与日本也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中国战区日本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也没有能力去开拓苏联战场。 这样回答满意不?
第4个回答  2010-08-11
日本当时有南下和南北并进战略之说,后来尝试用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和苏联挑衅了一下(诺门坎战役),被朱可夫打的真是惨败啊,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近四个月就与苏联达成停战协议。这才放弃了北攻苏联。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