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为什么划到了河南?

信阳从地理文化上都与湖北分不开,是什么原因把划到了河南省的?

西周至春秋时期,[3]信阳境内分封有申、息、弦、黄、江、蒋、蓼等侯国。申国(姜姓),都城在今南阳市北,其疆域后来扩展至今平桥区、浉河区一带,另筑谢城(遗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镇)。息国(姬姓),为周文王之子羽达的封地,国都在今息县城西南6公里的青龙寺。弦国(隗姓),国都在今光山县城西5公里处。黄国(嬴姓),国都遗址在今潢川县隆古乡。江国,国都在今正阳县,辖地包括本市罗山县北部。蒋国,为周公旦之子伯龄封地,国都曾设在今淮滨县期思镇。蓼国,相传为夏代皋陶裔孙封地,春秋时国都建于今固始县城东北6公里的蓼城岗。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政权--申县、息县、期思县,是为本市设县之始。� 秦代以郡辖县,本市境内设7县。即:蓼县,治所在今固始蓼城岗;安丰县,治所在今固始县石佛乡;雩娄县,治所在今商城县东北隅的李集;西阳县,治所在今光山县境内;期思县,治所在今淮滨县境内;息县,治所在今息县境内;城阳县,治所在今平桥区长台关楚王城遗址。�
汉沿秦制,郡县辖区缩小,息县改名新息县,又增设5个县。即:安昌县,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弋阳县,治所在今潢川县城;车大县,治所在今光山县境内;黾县,治所在今罗山县高店;钟武县,治所在今平桥区中山铺。东汉初年,新息、弋阳、雩娄、蓼、车大等县改置侯国,改钟武县为平春侯国,置褒信侯国(国都在今息县包信镇),后相继恢复为县制;又置义阳县,治所在今浉河区。�
三国时本市属魏国。新置弋阳郡(治所在今潢川县境内),是为本市设郡之始。后又设义阳郡(治所在今平桥区平昌关),旋省去,西晋时又重设该郡,治所设于仁顺城(在今�河区境内)。东晋时,豫州治所迁至西阳(今光山县境内),是为本市设州之始。�
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较多时期内以淮河为界,北朝占据淮北,南朝占据淮南。各朝或为安置流亡人口而侨置州县,或为招纳士族而虚设官衔,州郡越变越小,县越来越多,甚至有名无实,直至隋朝才渐趋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南朝梁设置的光州(治所在今光山县城)和北周设置的申州(治所在今师河区),尽管后来名称多变,却是唐至清代都比较稳定的地方政权。�
唐代,本市境内相对稳定的州县建制是:光州,治所先设于光山县,712年移至定城(今潢川县南城),辖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5县;申州,治所在今浉河区,辖义阳、钟山(北宋初省入义阳县)、罗山3县;新息县和褒信县属蔡州。五代时期,各州辖县仍旧。� 宋代,新息县、褒信县仍属蔡州。申州于宋初先后改称义阳军、信阳军,军治所不变,辖信阳、罗山2县。光州辖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时省入光山县)4县。原殷城县先改称商城县,后废县改为商城镇,并入固始县。�
元代,息州(金国于1208年设置,明代初年降为县,州治所在今息县县城)辖新息、褒信、新蔡、真阳(今正阳县)4县,光州辖县不变。信阳军先后改称信阳府、信阳州,辖县不变。�
明代,光州辖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1475年由固始县析置)。信阳州辖罗山县、确山县(后改属汝守府)。原定城县、信阳县省去,分别由光州、信阳州管实土。�
清代,信阳州仍领辖罗山县。光州于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隶河南行省,辖县不变。�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州改县,信阳州、光州于1913年分别改为信阳县和潢川县。此期,省下设道,信阳、罗山、息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7县归豫南道管辖。1914年,豫南道改称汝阳道。1927年撤销汝阳道,改设豫南行政区,1929年撤销。1932年,省、县之间设置行政督察区,为省派出机构,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潢川县城,辖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县、信阳、罗山、经扶(1932年10月设置,即今新县)8县。1949年1月,该专员公署不存。
建国后,信阳专区 :信阳在建国初属河南省的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信阳专区原为1947年中原解放区豫皖苏区所属的第八专区,1949年2月与第七专区合并,改称汝南专区,3月与桐柏区的第一、第二专区合并,改称确山专区,7月专员公署迁至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辖信阳、驻马店2市及信阳、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正阳、新蔡、汝南等8县。 1950年将汝南镇改设汝南市,属信阳专署领导。信阳专区辖3市、8县。 1951年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由汝南县析置平舆县(驻平舆镇)。信阳专区辖2市、9县。1952年10月,原潢川专区所属潢川、息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淮滨(驻乌龙集)等8县划入信阳专区。撤销信阳市,改为信阳镇,划归信阳县;撤销驻马店市,改为驻马店镇,划归确山县。信阳专区辖17县2镇。 1953年信阳、驻马店2镇改设为信阳、驻马店2市,划归信阳专署领导。辖2市、17县。 1958年撤销驻马店市,原驻马店市改设为镇,并入确山县。信阳专区辖1市、17县。 1960年撤销信阳县,并入信阳市;撤销淮滨县,并入息县、固始2县。信阳专区辖1市、15县。 1961年恢复信阳县(驻平桥)。信阳专区辖1市、16县。 1962年恢复淮滨县(驻淮滨镇,即原乌龙镇)。信阳专区辖1市、17县。 1965年分出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8县,另立驻马店专区。信阳专区辖1市、9县。 1970年信阳专区改称信阳地区,地区驻信阳市。辖信阳市及信阳(驻平桥)、息县、固始、潢川、新县、罗山、淮滨、商城、光山等9县。
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2)信阳市设立浉河区、平桥区。(3)信阳市辖原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新设立的浉河区、平桥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638.htm?fr=ala0_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0
不知道到底哪里来的这种问题。不知道是哪家说信阳文化地理都和湖北分不开??说这话有问过息县和淮滨人,有没有问过信阳市平桥区人?罗山人?驻马店南部也有种水稻,也说所谓的蛮语,也叫北边人是侉子,难道驻马店也是湖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外,有人真正了解信阳方言吗?信阳中北部是中原官话,南部也只有部分地区不是中原方言,但是也受到中原官话的强烈影响,这个难道没点数吗?我结婚的时候,我湖北黄冈的同学来我家(驻马店市平舆县),问他能不能听懂我们的方言,他原话是这样的:你们的方言说慢点的话,听起来跟我们的方言发音差不多。

而那些激进的地域分子非要强化这种差异,说信阳全部都是楚文化,跟中原文化没关系!不违背良心?我们驻马店平舆人以前去广东,好多都是从潢川坐车出发的,我问我妈,潢川方言听得懂不,我妈原话:给咱说哩话差不多!
还有人一直质疑说:信阳人都不承认自己是河南人!更有甚者,还有人说:信阳人都说自己是湖北人!呵呵了!我在大学时候,同乡会里有信阳老乡
第2个回答  2018-05-08
作者:左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85899/answer/807498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
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又如,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以北制南,各省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实行形格势禁的政策,在汉地
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也就是说——
地理上,信阳属于南方,但是是南方的最北方,并且是北方入南方的重要门户
文化上,信阳也更近南方,但是离北方文化圈一步之遥
因此,为了防止湖北割据、南北割据,信阳就要被割出来划到北方
南阳和襄阳这个统一的地理版块被分割到两个省里头,也是这样的原因
整个河南省,包括黄河北、黄河南淮河北、秦巴山脉东麓、太行山脉东南麓、南阳-襄阳盆地北部、淮河南等多个地理板块。而最中心的黄河南淮河北板块,和他连为一体的地理文化区则被划到了山东、安徽,还有江苏徐州
所以
信阳为什么属于河南?
因为中央政府要把地方分而治之,文化上不让你们一家人造反,要让每家人都内斗;军事上如果你们真的造反,要保证你们家内部交通有障碍,外部丧失山川天险,打不过中央军
第3个回答  2012-04-02
信阳商城县的2个地方还分给了安徽和湖北,就是今天的安徽金寨,和湖北的红安。不然大着呢。
第4个回答  2010-08-16
原因很简单啊,之前湖北是想划走信阳的,不是没有争过河南省么,,没有什么特定的原因了,哪个不想自己的管辖范围大点啊,地理文化在政治面前你不觉得可笑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