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生班集体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题所述

如何在大学生班集体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而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管理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性和自我教育性等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真正领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 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1】。所以从打造班级环境文化开始:
(一)、强调环境的洁净。
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首先要干净、整洁,要求我们的教室随时都要保持课桌椅、劳动工具等摆放整齐,讲台、电教平台、书柜台面干净,地面无纸屑、污渍;并告诉孩子们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
(二)注重环境的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在班容班貌的布置上,要充分利用教室的有效空间资源,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布置班规、班训和班级口号;两侧的墙壁张贴适合班级特征名人名言和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墙则是班的个性化布置,有展示孩子们才艺的文学、绘画、手工作品,有彰显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激励园地,有展现孩子们风采的“群星闪烁”光荣榜等。
(三)充分发挥板报的作用。
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很多班主任习惯从班中选出几个能写善画的孩子负责板报的出版。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只是很多时候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我认为班板报可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轮流责任制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小组结合时令、节气、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及班中的实际需求,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每个孩子都可通过板报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板报成为了孩子们施展才华、彰显个性的舞台。
(四)设置激励园地。
每个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等不同而存在个性差异,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每班教室可设置“群星在闪烁”和“心连心,手拉手”激励园地。“群星在闪烁”里有学习进步星,劳动积极星,助人为乐星等,也有先进学习组、先进卫生组、先进劳动组等。“心连心,手拉手”里有每个孩子德、能、勤、绩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贴纸标志,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评价。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能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能让每个孩子将班级当成自己的大家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从中体验到自身存在于班集体的价值,发自内心的更加热爱班集体。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2】。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明确班规的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接着以班干为龙头,分小组制定班级奖惩规定,并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汇总整理;然后由班干主持,利用班会课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提出异议;最后班规制定形成文字,张贴在课室墙上,全体同学遵照执行。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比我制定的更具体,更切合实际,更具有人情味,而且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更佳。
三、树立良好班级风气,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精神文化,首先应塑造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其次是拟定班训。班训是为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励,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而以简短的词句拟就的标语,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突出、简洁明快、富有教导和劝诫意义。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这一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一种激发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如我班的班级口号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它指引着班集体团结友爱,携手并进。
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3】。 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 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精神、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作为班主任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突出班级特色建设的集体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开展班队活动的过程中,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每学期的班队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庆祝节日的游园活动、知识竞赛,有诸如“电脑网络的利与弊”等类的辩论赛,有限时诗歌背诵比赛,有各项体育活动赛……尤其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不仅有课件制作,有主持人,有互动环节,还有“专家评审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像模像样。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不仅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创设了张扬个性的天地,学生在活动中还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健康的雏鹰,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之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