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如题所述

    一、法制观念和法治观念

观念既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也是支配人的行为的重要认识。

1、概念的变迁

法治观念一词是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开始流行的,以前的提法是“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十五大报告尚有“法制观念”一词。

法制经常相对于民主而言;法治一般相对于“人治”而言。“人治”的特征是:⑴个人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⑵个人可以随意制定和废除法律。

法制和法治是密切相关的:

①法制是法治的基础: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制,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征;

②法治是法制的升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一般说来,法治观念可以囊括法制观念。因此,党的十五大之后,人们经常使用法治观念一词,很少再用法制观念一词。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

①民主法治观念;

②自由平等观念;

③公平正义观念;

④权利义务观念。

    二、法治理念

理念是指富有理性的具有体系的观念。例如科学理念、艺术理念、政治理念等等。

1、概念的形成

2006年4月11日至13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举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并讲话。

罗干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具体内容

①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②执政为民--本质要求

③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⑤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罗干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的关系

1、区别

①内容有差异。法治理念是法治观念的核心内容。

②时间有先后。法治观念一词是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开始流行的。法治理念是2006年首次提出的。

③要求有侧重。法治观念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法治理念侧重于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要求,例如“执法为民”。

2、联系

①内容有重合,如公平正义。

另外,有时也把法治观念的内容称为法治理念。例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07-10-25十七大报告

②性质相一致,同属法治精神。

③作用相统一,指导法治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30
一、基本概念(国民义局导、心质价命证)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

1、科学先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2、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内在本质与规律;
3、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二)彻底的人民性;(三)系统的科学性;(四)充分的开放性
三、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三) “三个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思想蕴涵和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蕴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2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3是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障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机关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发展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MBSL
1.人民(M)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
2.法制完备(B)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3.树(S)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4.权力(L)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2.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3.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2.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
3.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
4.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
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1.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
2.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
3.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1.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1)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2)司法制度。(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学立法; 2民主立法; 3法制统一; 4体系完备
二、坚持依法行政
1、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2、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
3、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4、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5、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6、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严格公正司法
1、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2、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3、努力树立司法权威 4、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四、加强制约监督
1、国家行政机关制约监督 2、权力机关 3、司法机关
4、社会组织 5、社会舆论 6、公民
五、自觉诚信守法
1、自觉遵守法律 2、坚持明德守信 3、深化法制宣传
六、繁荣法律事业
1、坚持法律研究方向 2、明确任务 3、繁荣途径 4、提高法律教育水平
七、坚持依法执政
1、切实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 2、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3、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加强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