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题所述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7
针对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教师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价值观念下充分思考,如何教、教什么等问题,基于"三元课堂"理念创造课堂教学平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本研究中基于"三元课堂""三教"理念,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具体探究了实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策略.通过对高中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索,总结其培育策略,并明确其实际价值,希望对未来实现教育培养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