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风-21D打航母为何能一击制敌?

如题所述

我国东风-21D打航母为何能一击制敌?    

美军有“全球鹰”,中国有“翔龙”,该机部署在中印边界或者中国南部和东部海域,还能用于引导东风-21D攻击航母。

《印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军方装备无人间谍飞机实施情报侦察和电子干扰”的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按计划列装能够沿其陆上边界或深入海洋进行侦察、信号干扰和数字战争的无人机。

“翔龙”这类长航时无人机的一个主要运用方向就是和平时期的高空战略侦察、监视。实际上,在战争时期,“翔龙”的一个重要作用确实是在有关海域搜索、发现以及长时间监视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目标。这就为“东风-21D”提供目标指示奠定了基础。

自从“翔龙”无人机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奇特的外形和直逼美国RQ-4“全球鹰”的性能猜测不已,而对于其可能成为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兴趣盎然。

从技术数据来看,该机全机长14.33米,翼展24.86米,机高5.413米,正常起飞重量 6800公斤,任务载荷600公斤。

当巡航高度为18000米~20000米时,其巡航速度为75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5000公里左右,续航时间不低于30个小时。

也就是说,从近岸的基地起飞后,“翔龙”无人机能够到达第二岛链内外的海域或者中国整个南部海域,进行长时间的巡航,可以有效的连续追踪海上大中型目标,当然对于航母这类目标更感兴趣。

虽然“翔龙”无人机并非隐身机,但是其在设计时也是考虑了一些隐身因素的,比如其外倾双垂尾、脊背进气口、圆滑的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机体蒙皮等设计,都可大幅减少雷达反射波的反射。

在和平时期,“翔龙”无人机不仅可以收集电子战信息,也可以通过干扰器影响敌方雷达和数据连接。

更重要的是,该机除了干扰敌方战斗机和导弹雷达以外,还可以在战场上干扰或者欺骗敌方轰炸机,预警机,无人机,甚至卫星,舰艇,陆基导弹之间的联系。

当然,在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中,也会有其身影,那就是利用自身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对于200公里距离上的航母编队进行连续跟踪和监视。

一旦发生战争,“翔龙”无人机就能在跟踪和监视敌方航母的同时,把敌方航母的动态数据通过数据链或通讯卫星传输给后方岸基基地,为东风-21D和东风-26导弹发射提供实时参数。

而当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后,“翔龙”无人机还可为其修正弹道数据提供更详细的资料,甚至到了最后的目标锁定阶段,该机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航母位置数据信息。

当然,有人会说,难道美军航母就能容忍“翔龙”无人机的存在?美军当然不会,但是“翔龙”无人机也并非单个投入,存在于不同空域不同位置的多架同型机,使敌人更难发现和对付。

而在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命中目标后,“翔龙”无人机还可为后方指挥部门提供战果评估数据,以便确定是否继续发射导弹。

毫无疑问,“翔龙”无人机的服役,会令中国的海上信息掌控能力获得极大改善,有利于中国海军对第二岛链内外的海空动态数据进行最及时的更新。

“翔龙”无人机与地基天波雷达、空警-500预警机以及海洋监视卫星的有效结合,能使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变成一个完整闭环,并能够通过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鹰击-18和鹰击-100反舰导弹等打击手段,组成强大的威慑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