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字写法

如题所述

报字写法:横、竖钩、提、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报(拼音:b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左边是一个刑具,右边是一只手抓住一个人,表示治人之罪,本义为制服、判决罪人。

判决罪人需上报,由此引申为报告,如报案;由报告又引申为告诉、传达、通知、报答、报复、报应等义;由“告诉”引申,指回答,如报仇、报偿;又用作名词,指告诉或传达信息的各种载体,如电报、简报、报刊等。报在古代又通“赴”,义为急速。

详细解释

1、动词

(1)〈文言〉按律定罪;判决罪人。

《韩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2)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酬谢。报答;报效;报酬;报恩。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古祭名。为报答神灵恩赐而举行的祭祀。

《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

(4)指因果报应。现世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庄子·列御寇》: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

(5)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报复;报仇;报怨。

《韩非子·饰邪》: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

(6)告诉。报告;报名;报喜;报案。

《战国策·齐策》:庙成,还报孟尝君。

唐·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答复。以德报怨。

《尚书·康王之诰》: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惟于一人钊报诰。

(8)〈文言〉返回;往复。

《韩非子·内储说上》:韩昭侯使骑于县,使者报。

(9)〈文言〉再;重复。

《齐民要术·杂说》:候黍、粟苗未与壠齐,即锄一偏。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徧。

(10)〈文言〉合;重合。

《礼记·丧服小记》: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

2、名词

(1)古代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由汉代始用。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二:客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不从。又请之,曰:与韩衄。”

(2)一种定期的新闻出版物,即报纸。订报;卖报;日报;晚报。

(3)指某些定期刊物。画报;学报。

(4)用文字报导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报;海报;黑板报。

(5)消息;信息。警报;捷报;情报。

(6)指电报。发报;送报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