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

如题所述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这是电影肖申克救赎里的一段话。

监狱没有困住男主人公,虽然肉体上的痛苦层出不穷,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坚持他最终冲破牢笼,眼神里的闪烁的光芒也总是让我想了又想。

有时候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劳累到一种极限,心中的牢骚就会跟着爆棚!而所有的怒吼也将会会化成一句:“我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而当我们的忙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或误解的时候,糟糕的情绪就会进一步掉进深沟,进入到:“为什么我这么辛苦却不得好??!”的哀伤和黑暗之中了。

狗熊一样的打了个转后,努力地进入安静中:

有一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都非常的爱父亲,但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小儿子常常和父亲在一起和父亲沟通和父亲玩耍,他性情柔和,喜欢听父亲的话。大儿子则不一样,他脾气倔强,自信力气又大,喜欢凭着蛮力闷头干活。有一天,爸爸过生日,小儿子快快乐乐的给爸爸献上了爸爸喜欢的礼物,爸爸特别开心。轮到大儿子的时候,大儿子却是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了爸爸,在大儿子眼中这可是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种出来的,自以为爸爸也肯定喜欢,没想到这并不是爸爸想要的!他气急败坏并迁怒到弟弟。家庭关系开始破裂。

“为什么我的辛苦却得不到好??!~”这是他的气恼。

其实大儿子是希望父亲肯定他的,可是他太自信,没有以父亲的心为心,而是以自己的心为心了。所以,不被认同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前段时间刚出差回来的丈夫总想展现自己的爱,披星戴月一回到家后就开始打扫厨房、做饭,忙个不停!几乎一整个晚上都在厨房打转!我跟孩子们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不断的喊着他:来啊,玩会儿!吃什么不重要的!他却假装没听见一样一心就想做一顿像样的晚餐细致又细致!我们不断的招呼到自己都烦了,他还是执着的做着…末了,儿子和我一点都不开心!是啊即便饭食确实很可口又怎样?我们根本就不在乎吃什么!只是盼望他的陪伴啊,而他原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

他还委屈:“为什么我的辛苦却得不到好??!~”他也忍不住开玩笑的问我们。

因为,你是在围着你的心转,而不是我们!

其实我们的心很容易满足:坐会儿,休息一下,只是他不肯。或者说他陷入到自我的骄傲和成就里了总觉得“我这样做才是最好的!”

不肯花心思了解我们的心当然不被认同了!

家人相处亦是如此,那么外人呢?

如果我们固执于自己的意念,那么我们的好意就会很容易被误解,误解就会生恼恨,恼恨就会生距离。距离有了之后,就会有恶意的揣测,也可以说是“不沟通”“不恰当的沟通”,久而久之,这种处事方式就成就了一种现象“与众寡合”-----我就是我,那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烟火日子怎会好过呢?

爱付诸东流还会招致厌恶。苦啊!心,失去了自由变成了一块“贫瘠的土地”,心中何来喜乐,连苦中作乐都很勉强了吧,只能日复一日的伪装自己。心越变越小成了牢笼!

我相信这样的生活绝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回到故事里的小儿子,他是蒙受祝福的,,停下辛苦,把自己的心打开和父亲聊聊,陪伴和走进对方,以对方的心为心,这才是真正智慧的做法。

绘本《爸爸造的房子》里最后的结余爸爸写给孩子们的信,亲爱的孩子们:……“生命不会有真富足,除非你与他人共同分享。生命是否成功、是否快乐,并不在于你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而在于你为他人付出而获得的成就。”爱你们的爸爸

孩子们的回应则是:“在危难的诅咒中,也有赐福”所以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却依然能够享受到爱和快乐。

“今天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各书1:14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得前书2: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