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突触传递特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化学突触传递的特点如下:

单向传递,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递质,突触后膜有受体。突触延搁,递质经释放,扩散才能作用于受体。总和,神经元聚合式联系是产生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兴奋节律的改变。指传入神经的冲动频率与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不同。

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放,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正反馈式的开放,从而诱发动作电位。兴奋型神经递质,通过打开钠离子通道,使膜电位降低为负,刺激突触后膜。抑制型神经递质,通过打开钾离子通道,使膜电位变得更低,抑制神经脉冲传递。

后发放,原因是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及中间神经元的作用,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反射弧中突触是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突触部位有两层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一个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拓展资料:

神经元分类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

2、双极神经元,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视网膜和前庭神经节。

3、多极神经元,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可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中间)神经元3种。神经元的功能总体来说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传递特点为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