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灵山的宗教文化

我是一个学生,暑假要进行一项关于上饶灵山的宗教文化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有谁知道一些关于上饶灵山的宗教文化的,帮帮忙呗!谢谢!!!
最好有照片的

灵山是道佛二教胜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灵山脚下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哺育了灵山人,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灵山被道家列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传播始于东汉灵帝年间(公元168——189年)。东汉著名道教人士胡昭在灵山养真岩修道仙逝。东晋升平年间,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炼丹术士葛洪在葛仙峰结庐修道。至宋,灵山有云洞院,正觉院、寂照院等寺院16所。唐宋为灵山道教的鼎盛时期。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拥笔峰(今道士仙峰)创建北灵寺,为佛教在灵山传播之始。

灵山人文底蕴深厚、渊远流长。从灵山景区内的望仙桥头、茗洋庙背山等古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锛、网坠以及大量的陶器、陶片证明,早在公元前20世纪前后,灵山就有人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进行农牧生产活动。从灵山出土的青铜器、青釉瓷证明,这一地区在西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就具有一定规模。

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的灵山石人殿,刻有明代宰相夏言所提的“秀水奇山信郡无双福地,佑民护国江南第一名神”和大学士郑以伟“背面而朝万古石人心不朽,鞠躬而立千秋鹰武气如生”等对联,殿内香火鼎盛,自唐迄今,历经千余年,久盛不衰,每年阴历九月初一到初十,闽、浙、皖、赣4省乡民云集于此,每天人次高达数万人。除石人殿外, 灵山古建筑、古遗址及石刻、匾额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石人古街、石人庙会,望仙桥头古村遗址,黄巢起义军古战场遗址,红军老鸦尖战场遗址,东山岩画(相传为黄巢藏宝图)、朱熹手书“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匾额和康熙皇帝御笔题“天心禅林”寺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2
灵山域内各寺庵的佛教宗教活动,主要有早晚功课、功德课、朝山进香三种,小庙为筹集经费,有叫夜弥灾活动。
【早课】每天凌晨,全寺僧人聚集佛殿,搭衣持具,击鼓敲馨,列班做早课。开始由班首僧向全寺佛像拈香,继而列班殿前跪拜,集体念颂经文。念经特点是念唱合一,以木鱼、铜磬击点。早课做到天亮结束。
【晚课】吃过晚斋后,击鼓,全寺僧人聚会大雄宝殿,搭衣持具做晚课,为时约2小时,内容和方式与早课大致相同。
【功德课】即为僧、尼、居士、施主寿晨及达官贵人小孩出生、获得功名、诰封等做功德课,禳灾祈福;为僧、尼、施主做追忏功课,超度亡魂;为村坊做祈年功课,祈天下太平,风调雨顺。1979年后,开放寺庙也开始为施主做功德课。
【朝山进香】朝山进香是佛教寺庙一年一度盛大的宗教活动。朝山进香会期各寺庙不一,大致以佛祖诞辰、弥勒诞辰、观音诞辰为期,三天、七天、十天不等。各地的善男信女,大部分以村为单位,选有头首,成立进香组织,俗称“香会”。出发前吃斋禁欲,出发时身穿洁衣列队由会旗导行。香会中仪仗:擎伞盖、抬匾额、捧佛衣,放火铳,吹打十番锣鼓,热闹非凡。进入山门,有寺内知客僧人迎接,香客拈香化纸朝拜众佛像,祈求禳灾降福;至观音像前,女香客祈求观音送子;在大雄宝殿求忏,祷告佛祖指点迷津。香客将自己上年朝拜时许的愿(钱、物)交给寺内管理僧人,朝香进香基本结束。是夜,各香会的串堂在大雄宝殿开场唱戏,直至天亮。
【叫夜】又称“打更”。旧时,一般僧人较少的寺庙,为筹集经费,有叫夜活动沿袭。叫夜,即寺庙派出僧人,穿麻衣草鞋,背弥勒佛像,手执木鱼,深夜沿村念经,念完四十九夜结束。叫夜完毕后,叫夜僧人又身背佛像,挨户上门念经,化缘收取钱米,以资寺内开支。
本文来自灵山旅游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