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为什么缩手先于疼痛

如题所述

手无意间被烫,是先缩手还是先疼痛? 这可算是多年来初高中教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了。孰先孰后,一般靠感觉难以辨别,中学教学对它的解释也很经典: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教社,2001:102).这个解释在初中是可以的,而如果到了高中还这么解释,就不太符合高中阶段的知识要求了。 第一,无论是从刺激(被烫)到反应(缩手),还是从刺激到形成痛觉,历时的长短均取决于兴奋的传导路径和传导速度2个因素,而不仅仅是路径一个因素。 第二,从刺激的皮肤感受器到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是发生反射和形成痛觉的共同通路,路径是一样的,传导时程自然也是一样。而兴奋从脊髓中缩手反射中枢开始,上传到大脑皮层痛觉中枢的距离真比外传到手臂效应器的路径较长吗?这点姑且不论。 第三,即使传向大脑的路径真的较长,兴奋之所以先传到大脑,那主要也是因为:从脊髓缩手反射中枢上行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和脑中经历多次换(神经)元,兴奋需要经过多次突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传递,突触传递的速度比兴奋在同一根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得多。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总共只有3个神经元,从缩手反射中枢外传到效应器,只需经过1个运动神经元即可,不存在突触的时间延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