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的栽培技术

如题所述

山桐子是中性偏阴树种,喜光,幼树较耐半荫,喜温和湿润的气候,也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山桐子基本采用播种育苗。 一、采种。选取15至30年生的雌株为采种母树。果实变为深红色时即可采收。采种时剪下果穗,捋下浆果,在室内堆放1至2天,待充分软熟后置水中搓洗,淘去果皮肉等杂质。淘洗净种时,要用细孔容器,以免种子漏失。净种后再浸入新鲜草木灰水中1至2小时,擦去种子外层的腊质,晾干。混湿沙贮藏或袋装干藏。种子千粒重约为2.3克。
二、整地。3月上旬开始整地,要求精耕细作,不得少于两犁两耙。做到土块破碎,圃地平整。开好沟系,保证排灌畅通。每亩施用腐肥的饼肥150公斤作基肥,并施用硫酸亚铁10公斤,90%晶体敌百虫3公斤用于土壤消毒和灭杀土壤害虫。作床时以南北向为好,床高25厘米,床面1.2米;中间略高于两侧。
三、播种。整地后15天即可进行。混湿沙贮藏的种子取出后可直接播种,袋装干藏的种子应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后,滤干再播。因山桐子的种子小,故播种时,应将种子与细土拌均后再播。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左右,播种沟深3厘米,上覆细沙土1.5至2厘米,再盖稻草。播种量为每亩1至1.5公斤。 四、苗期管理。播后20天左右即有种子发芽出土,此时要保持床面湿润,如连续天晴,床面干旱板结,不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应及时喷水。 木材松软,可供建筑、家具、器具等的用材;
被人们称为树上油库,2011年以成功试用于飞机燃油、适用价值广泛 ,国家生物能源开发的大好前景。
经过专业的检测山桐子中果肉含油 43.6%,种子含油 22.4%~25.9%,平均含油量36.3%,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8%-81%,由此可见山桐子中油的营养价值大于大多数高端木本食用油。  山桐子食用油的价值功效:
1、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促进人体蛋白合成,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良性调节作用。
2、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保健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3、抗衰老和抗癌,改善脂质代谢。有效减少皱纹的产生,保持青春的容貌。
4、减少细胞耗氧量,使人更有耐久力,有助减轻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状况。
多用途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木本食用油
2.提纯——亚油酸
3.制造——生物柴油
4.生产——有机肥料
5.加工——健康系列产品
6.创造——碳汇交易收入
7.带动——特色旅游业
8.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以及之前的十八大上,国家领导人明确的提出了要建设环保生态的社会构成,在生态环保上一定要下足功夫。
首先山桐子本身属于我们国家碳汇树种,其次山桐子属于可再生资源与能源,他的附加产值绝对不止尽限制于生物能源方面,在其他的包括旅游,保健食品,高端木本食用油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原因在于山桐子不得不被人们誉为“黄金树”因为全身都是宝。 果实、种子均含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择15-30岁的*植物种子母树。当果实变得绯红即可采收。剪耳时的种子,捋下浆果,室内堆放1-2天,直到完全熟软磨砂设置水白白流失果肉和其他杂质。淘洗净种类,使用孔隙容器,以避免种子损失。在水中,然后浸渍在1-2小时种新鲜灰净,擦拭外层蜡质种子,干燥。混湿沙袋装干式贮存或占有。种子重量约为2.3克。

整地

现场准备3月初开始,需要精耕细作,不少于两犁2耙。做土块破碎,苗圃持平。一个好的沟系统,以保证排水通畅。每次施肥的蛋糕150公斤作基肥和应用硫酸亚铁10千克,90%晶体*3公斤土壤,土壤消毒和消灭害虫每亩腐烂的应用。当铺床的北部和南部为好,床高25厘米,1.2米床;稍微高于两侧的中间。

生长习性

山桐子是中性偏阴树种,喜光,幼树较耐半荫,喜温和湿润的气候,也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

山桐子多用播种繁殖,当果实由青转红时,可带果穗摘下,堆放1—2日,充分成熟以后,入清水浸泡1—2日,搓去果皮果肉,调出洗净种子,摊放通风处晾干,装布袋置室内干藏。春季播种时,可用温水(30一40℃)浸种。育苗地要施足底肥、浇足水后整平作畦,均匀撤播,再覆以细土。早期防止大雨冲击及烈日曝晒。当气温达13℃以上时可发芽。

栽培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以后,应适当遮荫,生长2个月以后即可进行移植。加强施肥灌水,中排除草管理,一年生苗可长高30厘米以上。苗期常有叶进病危害,可用波尔多液*。

看完了上面关于山桐子栽培技术,我们知道了要种植山桐子并非难事,首先得注意种子的选择,选好种子才能保证幼苗的成活率,而且对以后的树形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得注意土壤的属性和酸碱度不能偏高,砂质土壤最好,在种植的时候要注意施肥量,地势偏高背阴处更有利于山桐子树的生长。只有注意好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才能结出硕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7
山桐子为大风子科、山桐子属落叶乔木。生于海拔 400~2500 m 的低山区的山坡、山洼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在泾县分布广泛。为此,笔者从育苗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浇水、覆盖、播种后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山桐子苗木培育的操作规程。

1 育苗地准备
1.1 圃地选择 一般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为好,土壤 pH 值 6.8~7.2 为宜,且一定要避免积水。尽可能避免在柏木类、海棠类等苗木生产区繁殖山桐子苗木。
1.2 耕地、耙地 圃地选择后,通过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1.2.1 耕地。耕地深度 20~25 cm。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 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
1.2.2 耙地。一般在耕地后立即进行,有时也要根据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掌握。耙地要求耙平耙透,达到平、松、碎。
1.3 镇压 镇压可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减少土壤中较大的缝隙和空间,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镇压可在耙地后,或作床作垄后,或播种前和播种后进行。

2 种子处理
采用筛选或手选的方法净种、选种,将变质、虫蛀的山桐子种子清除,选出新鲜、饱满的种子。播前种子消毒。此外,播种前必须对山桐子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3 播种
3~5 月播种为宜。播种密度 60~160株/m2。播种量按苗床净面积(有效面积) 计算,苗床净面积按国家标准(GB600-85)每公顷为 6 000 m 2 。鉴于山桐子播种场圃发芽率较低,建议种子播种量 22.5~30 kg/hm 2 。一般适合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播种方法。

4 浇水与覆盖
播种后立即浇水,并及时苗床覆盖。覆盖材料可用稻草、麦秆、茅草、松针、锯末、谷壳、苔藓等。

5 播种后管理
5.1 覆盖物处理 种子发芽后及时揭去覆盖物,以免幼苗徒长。采取遮阴降温等措施避免幼苗受灼伤。遮阴同时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遮阴在覆盖物撤除后进行。采用苇帘、竹帘或遮阴网,设活动阴棚,其透光度以 50%~80%为宜。阴棚高 50~70cm,每天上午 09:00 至下午 16:00~17:00 时放帘遮阴,其他时间或阴天可把帘子卷起。也可在苗床四周插树枝遮阴或进行间作。如采用行间覆草或喷灌降温,则可不遮阴。如果播种期过迟,在生长初期要采用降温措施,减轻高温热害的不利影响,如搭阴棚等。有条件的可采用遮阴网,避免日灼危害苗木。遮阴设施一般持续到 9 月初可以撤除。

5.2 松土除草 幼苗出齐后即可松土除草。一般松土与除草结合进行。松土宜浅,保持表土疏松,要逐次加深,但要注意不伤苗、不压苗,以利于苗木生长。松土常在灌溉或雨后 1~2 d 进行。但当土壤板结,天气干旱,或是水源不足时,即使不除草也要松土。一般苗木生长前半期每 20~25 d 进行 1 次,深 2~4 cm;后半期每 25~30 d 进行 1 次,深度 8~10 cm。松土要求全面松到,深度均匀,不伤苗木。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5.3 水分管理 播种前灌足底水,将圃地浇透。苗期灌溉应把握“5 个时机”:一是苗木播种前灌水,首次水一定要灌足;二是苗木出齐后灌水,此时灌水不宜过大,以保持圃地湿润、提高地温为原则;三是苗木追肥后灌水,此时灌透水,不仅能防止苗木产生肥害,而且能使肥料尽快被苗木吸收;四是苗木封头后灌水,此时灌水有利于提高苗木地径,延长落叶时间;五是苗木冬眠后灌水,此时灌水既能保护苗木根系,使之继续吸收营养,又能渗透于土壤中,使苗木不被冻伤。
5.4 间苗、定苗 间苗宜早不宜迟,具体时间根据山桐子的生物学特性、幼苗密度和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间苗早,苗木之间相互影响较小。间苗原则是“适时间苗,留优去劣,分布均匀,合理定苗”。山桐子间苗可分次进行,一般2 次。第 1 次间苗一般在山桐子幼苗长出 3~4 片真叶、相互遮阴时开始,第 1次间苗后,比计划产苗量多留 20%~30%。第 2 次间苗一般在第 1 次间苗后的 10~20 d。间苗后应及时灌溉。第 2 次间苗可与定苗结合进行,确定保留的优势苗和苗木密度,定苗时的留苗量可比计划产苗量高 6%~8%。间苗与补苗应结合进行。间苗时用手或移植铲将过密苗、病弱苗及生长不良和不正常的幼苗间除。选生长健壮、根系完好的幼苗,补于局部稀疏缺苗之处。
5.5 合理追肥 一般苗期追肥施用量占 40%,可采用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
5.5.1 土壤追肥。施速效肥或腐熟人粪尿。速效肥包括草木灰、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等。施肥次数宜多,但每次用量宜少。一般苗木生长期可追肥 2~6次。第 1 次在幼苗出土后 30 d 左右,以后每隔 10 d 左右追肥 1 次,最后 1 次追肥在苗木停止生长前 30 d 进行。追肥应按照“由稀到浓、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分期巧施”的原则进行。
5.5.2 根外追肥。一般微量元素浓度 0.1%~0.2%;一般化肥 0.2%~0.5%。
5.6 苗木防寒 采用土壤结冻前覆盖、灌水防寒和假值防寒等方法进行苗木防寒处理。
5.7 病虫害防治 用地下克星 30kg/hm2 均匀撒施在土壤中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幼苗期在 8~10 月易发生叶斑病,应及时剪除病叶烧毁,并用0.2%多菌灵溶液连续喷雾 2~3 次。在9~11 月易发粉锈病,可用粉锈宁稀释0.2%的溶液喷雾防治 2~3 次。

——如需联系我们,请添加微信:stzsq123,并备注山桐子社区——
第3个回答  2016-12-21
毛叶山桐子是一个非常好的木本油料树种,百度“毛叶山桐子产业前景分析(森迪股份)”有详细介绍毛叶山桐子的哦
百度“毛叶山桐子GAP标准种植管理简要技术资料(森迪股份)”,有详细技术和生长习性介绍
第4个回答  2016-12-20
毛叶山桐子油可食用,是非常好的木本油料,了解更多,请百度“毛叶山桐子GAP标准种植管理简要技术资料(森迪股份)”,有详细介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