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这就意味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和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幼儿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规约的功能。一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那么,一份合理并双方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呢?我想,它应该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的素质,通俗的讲,就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加聪
二、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问题一、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问题二、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
问题三、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
问题四、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
问题五、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
问题六、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借用别人的教材时,照搬照用。
问题七、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
三、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要想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学习纲要内容,理解纲要要求,领会纲要精神,这样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不会偏离大方向。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原理。
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的制定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目标就会出现导向上的错误,
同时,还要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出发。本班孩子的一般实际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而不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中所制定的那些目标,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像培养习惯、激发情感这些表述都是比较空洞的说法,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抓住,也不可能在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种目标,所以,我们应细化目标,把每一次活动中能实现的目标表述出来,让我们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据可依。如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只是使用“了解”、“学会”、“掌握”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时,目标设定为“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这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消防安全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属于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都没有说明,教学活动中很难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包括发现火情时应该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说出自家的地址、火场逃生的方法、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明确提出幼儿掌握具体那种消防知识。
(5)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首先要使幼儿明确完成的最低标准,即教学的下限,使他们了解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标准,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
(7)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因时因地
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动植物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标要根据本地的气候与文化资源来制定。不能简单的跟随教材。
若想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但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要找出自己在目标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教研、请教、反思等多种形式,分析大量优秀案例,寻找制定目标的规律,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真正能体现教育总目标,并真正能落实于教学活动各环节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目标的表述
目标最终将以文本方式呈现,体现着我们对于目标的整体思考,也直接反映出我们的教育观念。准确的目标表述,对于整个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是设计者对于活动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因此,制定目标的确需要“咬文嚼字”,力求用只字片语将我们心中的目标精准到位地加以表述。
对目标进行表述,也就是将目标写下来,落实到文字上,落实到纸上,怎么写,才算写的最好呢?基本要求就是简练、准确、到位。
(1)表述的方式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写的方法。即表述的方法。
目前,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种,一是把教师作为主体,也就是我们在专家著作中看到的名词“教师主语”。它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二是把幼儿作为主体,即“幼儿主语”,它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能够… …”“学会… …”“懂得… …”,
(2)表述的要求
第一,表述要全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多方面的发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维目标”,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什么、愿意做什么、能够干什么。
第二,表述要准确。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尽量用具体、明确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预期幼儿要获得的学习结果,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以具体明确的表述方式说明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如不能清楚地表达幼儿要达到的“目的地”,那么,幼儿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甚至走错方向。目标不明确,对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不利的。如有位教师在写生活活动的教育目标时这样写“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就不符合要求,一是它过于含糊而不具有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教育实践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它所反映的“培养”说明的是“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它改为“学会独立地穿脱衣服/吃饭/上厕所……”,这样的目标就比较具体,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同时对教学的具体实践也具有指导作用。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另外,表述的准确性还反映在表述是否有层次。比如认识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反映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能把教学目标都笼统地陈述为“掌握……”,因为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就不易操作。我们通常可以用“说出”、“画出”、“知道”、“记住”、“学会”、“能够”等操作性动词;表述幼儿完成学习的条件时,可具体写出是用语言表达、还是用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对幼儿学习结果的叙述一般用“能够…”“会…”等表述学习的结果,而不用“学习…”来表述。如:发展动手能力、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含糊、笼统的);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发展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节奏感(较具体、明确的);会用剪刀剪纸条、 能跟着节拍准确地做操( 最具体、明确的)。
第三,表述要有次序。
主要目标(领域目标,教学重点,要占主要教学环节的目标)放第一,次要目标放第二,衍生目标(不是本领域目标,但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可以通过本次活动实现的目标)放最后。如大班语言活动《金鸡冠的公鸡》,目标①学说故事中角色对话和唱词;(主要目标)②复述故事,学习分角色表演故事;(次要目标)③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衍生目标)
第四,表述主语要统一。
表述前后要一致。我们前面说了,表述方式有两种,可以是“教师主语”也可以是“幼儿主语”。(当然,最好是以“幼儿主语”,即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还以大班语言活动《金鸡冠的公鸡》为例,教材原来的目标①学说故事中角色对话和唱词;②复述故事,学习分角色表演故事;③教育幼儿不轻信别人的话。第①②条就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幼儿主语),而第③条就是教师主语,这在表述上就属于主语不统一。所以,我们经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后,改为了“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在这里,也提示了我们一点,就是对于教材上的教案,不要简单的照搬照抄,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本班幼儿实际水平进行完善,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