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为何没有“贪腐”?

如题所述

  芬兰一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极为少见。全球知名的反腐败机构“透明国际”公布的2009年度世界各国清廉指数排行榜上,芬兰名列第6;此前多年,芬兰一直排名榜首。

  芬兰之所以成为全球腐败程度最低、腐败案件最少的国家,与其社会道德和监督机制是分不开的。

  拴住公务员的腿
  说来可能不信,芬兰根本就没有公车腐败。除总统外,芬兰整个公务员系统中,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4个人享有固定的专用公车待遇。而且他们也只能在上班时使用。据说,虽然贵为一国元首,芬兰的总统常常骑自行车出行。

  为了管住其他公务员集体使用的公车,芬兰政府曾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公车上装有两个按钮的发射器,一个刻有公务字样,如果是私事,另一个刻着私事字样,就要照章纳税。公务用车则事先向政府办公部门申请并讲明去向,上车时还要分情况按下按钮,让监控中心收到信号,具体掌握公车一路的行踪。如果按下了公务按钮,而汽车实际行驶的方向不对头,车上的无线电话就响了,监督人员会打来电话询问和提醒开车者……令人感慨的是,这套监控系统在芬兰装了近5年,竟然没抓到一个违规者。政府后来干脆把它都拆了。

  管住公务员的嘴
  芬兰人热情好客,民间互相请客送礼是人之常情。但是对芬兰的公务员来说,受礼和吃请绝对是天大的事,一不小心甚至会把前途和事业搭进去。因此,芬兰年轻人进入政府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请教“腐败”的界限,找准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老公务员传授的一般经验是:可以喝一杯啤酒或者吃一个三明治,但如果不小心喝了别人的葡萄酒,那么每分钟都可能出问题。

  芬兰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并对价值较高作了细化定义:根据物价指数调整,一般在24美元(20欧元)左右。芬兰物价水平较高,在一些餐馆里,一杯白开水可能都要收你5美元,这样看来,就算在餐馆里请公务员喝白开水,也要数一数能喝几杯才可以。而且还曾有过这样一件事:每年的新年前夕,当地民众有送礼的习俗。中国使馆入乡随俗,送了一瓶茅台酒、一筒茶叶,另外再加一瓶红酒,略表对他们一年来给予帮助的感谢。可是,事后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才知道,他们用自己的薪水买回了礼物。

  而如果是公务接待,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的科员,一起吃饭的有些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都要巨细无遗地在网上开列清单,让人人都可以看得到,件件能够查得清。甚至为了一顿公宴,芬兰还曾有位中国银行行长级别的高管落了马。当时,在公务接待中,行长一不小心上了一道鹅肝,传媒上网查阅菜单后提出质疑,结果行长只好为这道鹅肝引咎辞职!

  紧抓公务员的心
  芬兰的人口少,生活圈子小,政府的人员也少,公职高薪,谋职不易。因此,一旦公务员被坐实了腐败,不仅会被立即革职,严重的话还会立即入狱,而且私营机构不愿雇佣,社会上的人看不起,更重要的是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面前永世不得抬头。腐败成本十分高昂。

  所以,很多芬兰人都说,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腐败的事情了。最近的一桩案子,还是发生在6年前。2002年5月芬兰《晚报》披露,文化部部长苏维•林登批准向一家高尔夫公司提供17万欧元的政府资助,而她和她的丈夫及数位亲属都拥有该公司股份。政府司法总监闻讯立即展开调查。事件见报一周之内,林登便旋风般被迫下台。

  现在,芬兰全国的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加起来不足10起,而且几乎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芬兰政府干净得已经快要让人们忘记还有腐败这回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芬兰已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芬兰的“社会创新”横扫全球,“无贪腐体制”成为芬兰清廉政治的指标,社会福利政策几乎达到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境界。 很多国家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芬兰可以?囿于历史、文化、语言、地理的隔阂,许多专家学者都百思莫明。最近,由芬兰政府委托100位学者专家共同撰写的《芬兰的一百个社会创新》,指出了端倪。 这本书,由台北阳明大学教授洪兰女士翻译成中文,交由《天下杂志》出版。笔者为撰述导读,详细读完这本由芬兰人现身说法的“小百科全书”,才深切体悟丹麦神学家齐克果的说法: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而非表象。 齐克果说,本质如同鱼钩,深沉在水面之下,表象只是浮标,必须从“圈内人”的观点掌握问题的本质。 芬兰人以清廉政治为傲 以芬兰人最引以为傲的清廉政治为例。芬兰的政治文化要求公共政策的形成务必透明化,不允许暗盘妥协或黑箱作业。 芬兰地方自治的基层民主,使人民勇于参与公共事务;媒体报业的发达形成公民监督机制;中高等教育的普及使人民养成守法习惯。各乡镇普遍设立的图书馆成为资讯交换中心,适时的金融立法使犯罪无所遁形。 独立的司法体系不受政治干预,对“财产来源不明”追根究底,更不用说人民对清廉政治所持的高标准。 “反贪腐”必须深植于制度与思维之中。“塑造廉洁政治与透明的金融体系”,已成为全球的主流价值。 政治、企业、民间成铁三角 贫穷与犯罪往往互为恶性循环,如果关在监狱的年轻囚犯人数超过大学生人数(美国黑人社区就是如此),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有希望与未来。 芬兰努力营造“没有贫民窟”的社区体制,提供住房给无业游民居住,设立基金会给贫民房屋贷款,通过“担保基金会”给有前科的人、吸毒者、精神病患者以贷款保证。 芬兰基于“人权立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对其他社会安全网不够完备的国家具有示范作用。比如以“社会信用”政策给予破产者低利贷款或延后付款;对“3%的芬兰人”(绝大多数是单身、离婚、独居的男性社会边缘人)施以特别照顾等。 芬兰的国家竞争力植根于深层的人文、教育、文化与音乐传统。芬兰人民善于使用图书馆资源,每一乡镇的公立图书馆联结成全国资讯系统。免费的学童营养午餐,既减轻家长压力又培养健康的国民体格。 小国芬兰有100多家音乐专门学校,400所成人学校,以宏观战略设立的“独立纪念基金”与“国家技术局”,成为创意火车头。 加上非营利公益团体如“可能性的市场”、“和平站”、“饥饿行动日”等,形成活跃的“第三部门”,使政治、企业、民间团体形成铁三角,造就了令人赞叹的“芬兰社会创新”。 有80%的芬兰人参与志愿者运动,被称为“NGO天堂”并非浪得虚名。 在近代史上,芬兰一直是俄罗斯与瑞典强邻竞逐的战场,俄、瑞两国曾在《哈米那和平条约》中将一个边界城分割为二,芬兰部分称为托尼欧(Tornio),瑞典部分称为哈伯兰达(Haparanda)。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这两个城市的居民开始共用休闲设备;上世纪70年代共建废水处理厂,两城的学童可以互相就学选课。上世纪90年代,这里撤去边界岗哨,改建成商业百货中心,互通有无。按目前进程,托尼欧·哈伯兰达正逐渐结合成一个双子城。“边界不是一个障碍而是一个可能性”,双子城的成功故事给其他国家的边界冲突留下一个和平典范。(青年参考�0�2 胡忠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