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及例句

如题所述

《说文解字》:“尽,器中空也。”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许慎认为这是个形声字,恐怕不妥。从甲骨文看,以炊帚洗刷食器,表示吃完而将饭具洗刷干净。所以“尽”字的本义应为“完”或“没有了”。“器中空”也表示全部用出或使用了的意思。

由“完”又能引申为副词“全部”,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触草木,尽死。”这是说:只要碰到草木,草木也就全部死亡。古人深谙事物的辩证法。事物的高低、上下、生死、新旧都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事物达到了极点也就在开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终止、终了也意味着完结了、消失了。故“尽”由终尽义引申为死亡、达到极限。如“自尽”指自杀而亡。又如“尽善尽美”中的“尽”,“尽”是达到了顶点或尽头的意思,若解为“完”、“全部”义均不妥。


    例句和释义

1、《说文·皿部》:“尽,器中空也。”器物中空。

2、《管子·乘马》:“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鲁迅《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许多事情,一言难尽。”完;完毕。

3、《易·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尽。”毛文锡《临江仙》词:“暮蝉声尽落斜阳。”止;中止。

4、朱敦儒《小尽行》:“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5、《庄子·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后五日死者,肝与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尽即死矣。”死。

6、《宋史·五行志三》:“鬻菜夫至宣德门下,忽若迷罔,释荷担向门戟手出悖詈语……乃于狱中尽之。”指处死。

7、《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高适《别冯判官》诗:“关山唯一道,雨雪尽三边。”达到极限或使之达到极限。

8、焦赣《易林·坤之豫》:“铅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全部使出。

9、《荀子·荣辱》:“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努力完成。

10、《尚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左传·昭公二年》:“周礼尽在鲁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统括某个范围的全部,相当于“都”。

11、《管子·乘马》:“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通“赆”。财货。

12、《神异经·南方经》:“荒外有大山,其中生不尽之木,昼夜火燃,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通“烬”。灰烬。

13、《礼记·曲礼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力求达到最大限度。

14、《西游记》第十六回:“其余管他,尽他烧去。”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四:“假如我不回去,三厅就尽它虚悬在那儿。”一任;听凭。

15、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摺:“秀才,料想我侄女儿,尽也配得你过。”询问,征求。

16、尽着一百元钱花。《黄绣球》第二四回:“那个摺子一定要你偷出来,骗出来,尽今天送到。”(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17、老舍《骆驼祥子》十六:“她们得工作,得先尽着老的少的吃饱。”(有时跟“着”连用)把某些人或事物顺序放在最先。

18、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且说那三千里江山的尽北头紧连着中国边境,中间隔着条鸭绿江。”达到了极点,相当于“最”(用在方位词组前)。

19、《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褚大娘子道:‘二叔怎的尽喝酒,也不用些菜?’”〈方言〉表示长久、经常,相当于“老是”“总是”。

18、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陈师道》:“后山诗恁底深,他资质尽高,不知如何肯去学山谷?”甚;很。

19、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摺:“他有一个女儿唤做梅英,尽生的十分好。”倒,却;竟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4

尽的文言文用法:

一、jìn

①<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

②<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

④<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

⑤<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璇机之正。”

⑥<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

⑦<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美矣,又~善也。”

⑧<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规。”

二、jǐn

①<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后,食坐~后。”

②<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教飞舞出宫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4
jìn
①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②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④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⑤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
⑥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⑦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⑧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
jǐn
①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
②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第3个回答  2022-07-02
【释义】①完,完毕(动词):弹尽粮绝|苦尽甘来|取之不尽.  ②死亡(动词):自尽|同归于尽.  ③达到极限(动词):尽头|尽善尽美.  ④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动词):尽心尽力.  ⑤全,所有的(形容词):尽人皆知丨尽如人意丨尽数收回,不尽人意.  ⑥统括某个范围的全部,相当于“都”(副词):留下来的尽是老弱病残|身上尽是灰.  ⑦限定于某个范围内,相当于“光”、“单”(副词):干活尽偷懒|尽说好听的|尽做表面文章.  【尽】 jǐn   ①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介词):尽着这块布裁.  ②把某些人或事物的顺序放在最先(介词):先尽着孩子吃.  ③最大限度的(副词):尽快解决|尽早拿出方案.
第4个回答  2022-08-24
“尽”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没有结束,或者是无限多的意思。
例句:美景尽在眼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