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为什么前轱辘小后轱辘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我们平常见到的小型拖拉机都是后轮大前轮小,其实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比如上图是经典的老式东方红拖拉机,前轮是转向轮,除了转向外只需要负担起柴油机的重量就行了,基本上没有其他任务了,所以前轮也就没必要弄那么大。而后轮是驱动轮,拖拉机的特点就是拖拽能力强,柴油机本来扭矩就大,再加上变速箱有高低速,低速档位扭矩放大相当厉害,就这个车头轻松拉几吨的货物。但是拖拉机自身重量并不算大,所以驱动轮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否则容易打滑。所以我们就见到了拖拉机后轮大都是很大的轮子而且轮胎花纹也特别夸张,这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而为之。细心的读者还能发现驱动轮中间似乎有一大块铁块,那就是给轮子配重用的,增加驱动轮对地面压力可以提高摩擦力,如果没有这个配重块的话拖拉机下地耕地很容易打滑。

拖拉机平时除了干农活还可以挂上拖斗运输货物,干农活时尾部挂上农具后车头变轻,而挂上拖斗后拖斗货物对拖拉机尾部产生很大的下压力导致车头变得更轻,有时候货物太重还会翘头,所以拖拉机的前轮在实际使用中承受的负荷特别小,也就没必要用大轮子了。在农村四轮拖拉机摘掉一个前轮仍然不耽误行驶。

在农村会开拖拉机的基本上都是高手,他们可以开着拖拉机在地头狭窄的地方掉头,哪怕旁边就是深沟有些司机也不畏惧。胆子和技术是一方面,但是也离不开拖拉机良好的视线,看上图,坐在驾驶座上车头甚至底盘下方的情况都一目了然,就这视线想开不好都难。这也有利于驾驶员在耕地、播种、收割作业时能准确把握尺寸和地块的边界,毕竟农民的地都是挨着的,驾驶员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否则你给张三割麦,不小心车头走偏了把隔壁田里李四家的麦子铲了一片就不好了。

早年的拖拉机根本没有电启动,都是用摇把手摇启动的,摇把孔就在图中红色箭头的位置,如果前轮太大摇把根本施展不开,而且启动时人站在旁边也很不方便。再就是拖拉机有时候出问题了需要维修时前轮也不会妨碍维修作业。

早期的四轮拖拉机是没有方向助力的,前轮太大方向盘重,在田间作业时灵活度不够。而且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农具除了收割机外都是挂在车尾部的,这样车头重量减轻会造成前轮抓地力进一步降低,而地里都是疏松的土壤,前轮胎面很难获得足够的摩擦力,在地里拖拉机基本上都是靠土壤对前轮侧壁的侧向力来转弯的,窄小的前轮更容易扎入土里从而获得良好的转向灵活性。如果换成宽大的轮子那将会压在土壤上方,很难扎入土里,而疏松的土壤很难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让前轮转弯。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拖拉机并不需要太大的前轮,甚至早期很多拖拉机前轮比现在还要简单。不过一些大型拖拉机就不同了,因为要拖动巨大的农具,这类拖拉机都是四驱系统而且自重非常大,所以其前后轮基本上都是一样大。

目前市面上的拖拉机,绝大部分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奇怪造型,这是因为除了某些手扶式的拖拉机是前轮驱动的以外,其他类别的拖拉机要么是四驱模式,要么就是后驱模式。

拖拉机和 汽车 的使用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并不会在速度方面去做刻意追求,除了那些用于比赛的拖拉机。拖拉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以此满足人们在日常劳动中的动力需求,它一般被用作于短途运输、牵引、耕种、小型机械动力来源等方面。

但无论是手扶式前驱拖拉机,还是后驱或者四驱拖拉机,我们都会发现拖拉机的前轮往往会比后轮小,而只有四驱拖拉机则常会出现前后轮同等大小的情况,那么拖拉机采用这些造型, 是什么原因呢?

在回答这点,我们就不得不首先考虑到拖拉机的工作环境。

我们都知道拖拉机的工作场所基本都是在田埂或者松土之上,所以拖拉机的工作环境是比较复杂,甚至是恶劣的,而这些工作场所的土壤也往往都是疏松,且黏性较大,那么作为后驱模式的拖拉机,它的后轮就必须要承担起绝对的动力输出。同时前轮小后轮大的结构,也可以让拖拉机以尽可能小的力量和尽可能小的半径,便让驾驶员完成方向的调整。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将引导方向的前轮做的又宽又大,那么这个导向轮在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给拖拉机带来很大的摩擦力和转向阻力,驾驶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对拖拉机的行驶路径进行有效地控制。而且如果发生前轮陷入土壤之中的情况,缺乏驱动能力的前轮便很难脱困,即使脱困了,也只会让拖拉机白白消耗很多的动力和油耗。

此外,由于拖拉机的后方往往需要进行很多拖拽,例如播种机、圆犁耙等等,因此拖拉机的整个重心是偏后轮位置,也就是说整个拖拉机承受重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后轮,所以拖拉机的后轮是最容易在土壤里发生下陷问题的。因此我们只有将拖拉机的后轮做到又宽又大,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轮胎表面所负担的压强,防止拖拉机在工作的工程中陷入土壤中,无法自拔。

当然,拖拉机的后轮做大的同时,它所受到的阻力也会相应增大,但由于拖拉机发动机的低速扭矩是非常大的,所以拖拉机的后轮设计只要合理,即使后轮出现下陷问题,那么发动机强大的扭矩输出,也足以驱动后轮继续前行。

1、转向方便。 拖拉机的自重比较大,比如60马力以上的机型自重都是以吨来计算的。这就要求车轮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但是如果前后轮都是同样大小尺寸,虽然说承重量大,但是转向是很费劲的。毕竟,前轮是负责转向,尺寸越小转向越灵活、压力越小。

2、更好的进行重负荷作业。 拖拉机有四驱和两驱之分,两驱拖拉机以后轮为驱动轮,四驱拖拉机也是以后轮为主要的动力输出。也就是说,后轮是承载牵引的大部分负荷,前轮只是辅助而已。如果前后轮做的一样大,那么更宽大的轮胎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动力损失,很可能造成牵引能力的下降。

3、更好的进行配重。 拖拉机在不同的作业情况下需要不同的配重来保持前后重量的稳定。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见一些拖拉机翘头的视频,就是因为拖拉机是前轻后重的结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进行重负荷作业很可能会出现前轮离地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动力传输都几种在后轮上。如果此时前后轮的大小一致,会因为前部重量的增加而影响后轮的驱动能力和抓地力,从而造成可承载的负荷变小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的拖拉机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构造。这样的设计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可以减少转向的压力、提高后轮的抓地力和动力输出能力、提高重载能力等。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拖拉机的前轱辘一般比后轱辘小,但也有例外,也有一样大小的,这要根据使用环境来说。

一般我们见得就是这种后轱辘大,前轱辘小的,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要提供最大的拖拽力。

谈技术参数可能不好理解,你可以想象下拔河的场景,一般获胜的一方,在拔河过程中都是后面的人负责掌控方向,靠近红绳记号的人负责发力,所有人形成一个楔形或者三角形。

拖拉机也是基于这样的原理,把后轱辘做大,前轱辘做小,一个有力的三角形就出来了,那拖动能力就大大提升。

这是山拖泰山TS504,看着是不是很有力量,它是四驱车型,怎么辨别四驱两驱呢,一般情况下前轮有大花纹的就是四驱,不难理解,输出动力的轮子肯定抓地力要强。

四驱的也遵循上面说的发力原理。

常见的拖拉机确实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但其实拖拉机并不都是前轮小后轮大的,一般拖拉机的前后轮配置有三种规格,具体如下: 欢迎关注:农机指南。

一是以前常见的两轮驱动拖拉机, 他们通常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 。

二是现在常见的四轮驱动拖拉机,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

三是折腰式转向拖拉机,他们通常都是具有相同大小、相同规格的前轮胎和后轮胎。

以前常见的两轮驱动拖拉机都是前轮胎小、后轮胎大的样子,并且差异较大,这是有道理的。拖拉机与 汽车 不同,其主要是在田间工作,工作环境恶劣、复杂,如土地坑洼不平、松软泥泞,土壤比阻大小不一等等,田间作业时拖拉机轮胎收到的阻力很大,况且还要配带不同的农具进行耕作。两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主要是导向的,没有驱动功能,前轮小一些,窄一些,地面对它的阻力就小, 这样方向更轻,操纵更灵便,消耗的发动机动力更小。而后轮为什么要又宽又大呢?由于后轮主要负责拖拉机前进,是驱动轮,轮子又宽又大才能产生更大的驱动力与牵引力。一般拖拉机在田间工作时,都要配套铧式犁、 播种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这些农具与拖拉机配套时拖拉机后轮就会增重,这时拖拉机的重心就会后移,后轮将会负担更大的重量,远远大于前轮,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后轮就必须做的比前轮更大。当拖拉机进行犁地等重负荷牵引作业时,由于后轮增重,拖拉机的重心后移,有时会出现拖拉机前轮翘起的现象,一旦拖拉机前轮翘起,拖拉机前轮的导向功能就会严重下降直至消失,拖拉机将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拖拉机犁耕时要有前配重的原因。现在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导向轮,除了导向外,还兼有驱动的功能(田间作业时使用,平时不用),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前轮胎也比两轮驱动时大了许多,但后轮更大,他们通常都是有大的前轮胎和更大的后轮胎。

轮是转向轮,除了转向外只需要负担起柴油机的重量就行了,基本上没有其他任务了,所以前轮也就没必要弄那么大。而后轮是驱动轮,拖拉机的特点就是拖拽能力强,柴油机本来扭矩就大,再加上变速箱有高低速,低速档位扭矩放大相当厉害,就这个车头轻松拉几吨的货物。但是拖拉机自身重量并不算大,所以驱动轮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否则容易打滑。所以我们就见到了拖拉机后轮大都是很大的轮子而且轮胎花纹也特别夸张,这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而为之。细心的读者还能发现驱动轮中间似乎有一大块铁块,那就是给轮子配重用的,增加驱动轮对地面压力可以提高摩擦力,如果没有这个配重块的话拖拉机下地耕地很容易打滑。

东风454大棚王能换大号轮胎吗?

没下过地真不知道吧。拖拉机后面要拖曳农具进行耕作,后轮荷载大,轮子小了要陷进土里。

因为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

因为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