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只有六十四卦

如题所述

       大家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荡而成易。我不知道前面有多少人思考过本文的标题,但是论述这方面文章实在不多。大多数有关“易经”的文章少有提及,当时学习时,自己为了这个问题思考很久,现在的答案还是自己总结的。

       很多关于易经的书中是以2的次方来说明和推演的。这只是“数”的路子。那么易经最终使用六十四卦,而不用诸如16、32卦或者更多的,应该也有一定的“理”吧。在前文本人所说的“三观”在这里就用的上了。六十四卦,每卦是六爻,这是个关键。六爻其实是有八卦相荡而来的,前面说过三之后就是万了,那么三是事物转变的关键。理解这个,就很容易明白了八卦的重要内容。

        六十四卦为什么是六爻呢?在这里还要用的两仪,单纯的三观构成不了完整的体系。何以言之?阴阳学说中有阴必定有阳,不分阴阳那就是太极了。所以单纯的三爻不能说明整个系统。无论是再加一爻还是两爻都不能说明问题的

       简单来说六十四卦是 最简的形式 ,就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如果要想正确分析实际问题,那么“最简公式”只能算是基础。六十四卦就是包含阴阳、三观(三才)的最简模式。可演化万事万物。

        中国人用的是归纳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此乃化繁为简;西方人用的是细化法,讲一个整体不断的细分、不断的细分。一个做的是整体、大局,一个做的是个体局部。当两种思路能够融合为一的时候,就是打开生命之门的时刻。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福是祸就不是现在要去述说的了。

以上是2011年写的

          这里关于“最简形式”做一点解释:

三爻的八卦,属于建立了一个标准模型系统。其中包含了阴爻阳爻之间的对立关系,还有天、地、人的三观关系。八卦这种标准的系统演化模型,有八个种类。而两个系统间的关系,单纯的八卦无法详细描述,所以才有八卦相荡,组合成六十四卦。也就是八种系统模型相互交错会形成一种新系统间的六十四种标准模型。再增加爻数,也无非就是细化模型而已。所以说六十四卦是最简的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