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体演变历史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文明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文明的存在。历史上也存在过许多古老的文字,但随着历史洪流的激荡,只有中国文字保留了下来。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文字到今文字期间有过许多变革。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说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就会占卜问天,比如遇到战争、天灾等,以求得解决的方法。

占卜时把刻好的龟壳放在火上灼烧,龟壳就会出现裂纹,然后祭师会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这些刻在兽骨上的用于占卜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之后就是金文了,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渐渐流行开来了。先秦时期称铜为金,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金文已经表现出了较好的书写性和实用性,线条匀圆平和,已经具备了较多的书法元素。

金文在商周时期达到了鼎盛,到了秦代就出现了一个骨灰级人物秦始皇嬴政,他感觉天下七国的文字太乱了,要搞一个“车同轨、书同文”的计划,这就搞出了一个统一的文字——小篆。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十年,但是篆书作为一种书体被历史永远记录了下来。

到了汉代,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了一种重要的字体,那就是隶书。由篆书到隶书发生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魏晋时期中国文字的书体就全部出现了。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在隶书的基础上就形成了草书,草书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章草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书写速度,增强了文字的实用性。

在三国、魏晋时期,楷、行书也逐渐萌芽并形成了。据说楷书是钟繇创造的,其楷书《宣示表》流传于后世,影响极大,被后人尊为楷书之祖。

与王羲之并称“钟、王”。虽然在王羲之之前就有行书的痕迹了,但是行书是在王羲之的手中最终形成的。王羲之对楷行书做了较大的变革,把它们带有的古文字的拙味变成了妍美的今文字。

文字发展到魏晋时期便彻底完成了,至此书法五体都已出现,从甲骨文到楷行书,中国文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的过程。不过在此期间也改革了自身,使得人们使用更为方便,其自身也获得了极大地生命力。

发展启示:

从上述汉字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1)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

(2)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

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汉字演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