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有多大?

如题所述

真实的宇宙有多大,并没有定论和说法,但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是大约直径为930亿光年的球。
光年是长度单位,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3×108米每秒,所以一光年就是9.4607×1015米。
因为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很大,需要更大的单位进行描述。
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户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邻近星系、宇宙纤维状结构、宇宙微波辐射以及处在边缘的不可见的大爆炸等离子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很多科普领域的专业人士会告诉你,人类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尺度达930亿光年,回答比较客观中正有局限,这里补充一下没有被观测到的宇宙事实。

首先需要认知到 太阳系是个封闭的三维圈 无数个三维圈组成一个四维矩阵,无数的四维矩阵组成五维矩阵,可以对应释迦摩尼佛祖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

越往上都是 高维在三维圈的投影, 所以人们观测到的数据很有限。去除掉满天繁星的假象,(注:满天繁星只是三维圈壁上引力的焦距点)可以观测到阿卡斯域在三维圈上的投影,也就是宇宙微波辐射,再往后的物理层面人类已经观测不到。

宇宙可以看成是“俄罗斯套娃”,大的宇宙套小的宇宙。 我们观测到的银河系其实是五维在三维圈的投影,而1亿个银河系组成阿卡斯域,阿卡斯域是圆柱状的,可以看成是所有银河系的中心太阳,所有银河系都围绕这个中心旋转。

1亿个阿卡斯域为1个宇宙界, 所有的阿卡斯域围绕第一宇宙界呈螺旋向上旋转。 宇宙总共有72个宇宙界, 72个宇宙界则围绕宇宙中心太阳旋转(一种以太物质)。

72个宇宙界组成了我们的宇宙,宇宙的边缘是宇宙壁,宇宙壁之外是外宇宙,外宇宙总共有7个小宇宙。

7个外宇宙互相旋转,占据外宇宙73%的空间, 外宇宙星球呈现椭圆或圆柱状,外宇宙的生命体大部分是宇宙级生物(注:龙是低阶的宇宙级生物),如星球般大的有机体。

穿过外宇宙,是外外宇宙,可以称之为第三宇宙。 第三宇宙分为两个宇宙,互相围绕对方旋转,如同太极图。 第三宇宙没有星球,单纯存在一块块漂浮在空中的土地,成因不明。

第三宇宙可以称之为“仙境”, 因为里面没有原生生物,只有一些通过对精神修炼达到顶点的“超人”和 科技 极其发达的各种外星种族。

宇宙顶级文明的 科技 目前 探索 至第八层外宇宙,越是往外越是超乎常理,而他们的科学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有12层,宇宙顶级文明的一支探险队已经于人类时间线数百年前出发了,目标是宇宙终极的12 层。

整个宇宙世界从无限远的地方看过去,将其转化成三维形象是 一个类人体和树结合的形状。

“头部的头发”是枝干树叶茂密散发,“身体胸部”融合是主干,“腿部”融合交错成根系,散发着神秘色的暗光。

这个宇宙模型只能在三维神经元上想象,而准确的模型应该是放到总宇宙和无限向上的维度中去理解。

本宇宙所有星系星球有诞生智慧物种,没有一个高度文明智慧物种会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和它诞生了时间,只知道本宇宙是从三次元主宇宙(第一宇宙也称为第一位面复制而来属于三次元第九宇宙。目前为止,人类只观察到本宇宙~洪荒大陆(巨大星系星球)大爆炸时间大约是138,2亿年,以及观察到本宇宙因大爆炸而发生膨胀扩增到直径930亿光年。根本不知道没有大爆炸之前,本宇宙体积有多大和它诞生了时间。因为发生星系星球大爆炸产生强大引力质点(包括附近广大空间区域黑洞和所有星系星球甚至连发出光线都无法逃逸,这个强大引力质点吸引住。所以目前人类 科技 水平无法探测到星系星球发生大爆炸之前本宇宙的具有星系星球分布情况以及无法知道本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有多大。

宇宙到底有多大?

这确实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是930亿光年,也有朋友认为宇宙无限大,这都有一些道理,但没有一个可以准确回答宇宙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

一、关于宇宙的年龄与它的可观测宇宙直径

很多朋友可能搞不清楚宇宙的年龄和可观测宇宙直径之间的关系,为什么138.2亿年中是宇宙居然会膨胀出超过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其实这跟一个人的身高与年龄并没有规定比例关系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广义相对论中都认为空间的膨胀可以超过光速,因此每隔326万光年的膨胀速度速度增加67.8KM/S,那么终有一个位置会是超光速的存在,而这个区域大约就在144.2亿光年外!

二、超光速膨胀的宇宙,我们能观测到吗?

其实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所有的观测手段的承载都是电磁波的各个频段,比如伽马射线到X射线以及可见光与微波,最高速度仅为光速!当然现在有了另一种手段是引力波,但它的传播速度仍然是光速!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它可以穿透大爆炸的余晖得到最接近宇宙零点的信息!但在这以外的信息,很抱歉哈,光和引力波都没有到达!

三、宇宙到底有多大?

从暴涨理论来看,宇宙是一个有限大小的空间!但在天文学家以微波背景辐射建立的测量模型来看,宇宙似乎有偏向于无穷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或者说我们建立的模型根本不足以表现宇宙的空旷,或者说可观测宇宙只是无穷宇宙的某个角落而已!

说了半天,但仍然没法告诉大家到底有多大,而事实上天文学家也一直都想搞清楚!


宇宙的大小是人类很难想象的,就目前的技术以及活动范围而言绝大部分人连一光年有多远都想象不到,可观测直径930亿光年的宇宙就更无法想象了。

前面已经说到可观测宇宙直径930亿光年了,对目前的人类来说宇宙就是以地球为中心半径465亿光年的一个球体,这个球体之内的所有星系就是我们认识的全部,而球体之外的光还没能飞到地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观测宇宙肯定会越来越大。

测定宇宙真实大小最难的一点就在于空间膨胀速度是超过光速的,而信息传递速度又超不过光速,这就导致天文学家们观测宇宙变成了那蜡烛走夜路只能看见周围的一小片空间,更奇妙的是剩余的黑暗空间内也同样有其他文明的天文学家在拿着蜡烛走夜路。

现如今在讨论宇宙大小时总喜欢举例子,说宇宙有多少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恒星之类的话,但我们的更像是一个空荡荡的盒子,并不是满满当当塞满星系的盒子。

银河系和仙女座如果等比例缩小的好就好比相隔几十米上百米的两个人一样,而这在宇宙中就算非常非常近了,总体而言宇宙的真实大小是我们很难测定的,因为光速实在是太慢了。

138亿年,930亿光年,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宇宙”的词语,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呢?“138亿年”是宇宙的年龄,是指奇点大爆炸之后到如今过去的年数;“930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这个范围是人类可以观测到的范围,这个范围是指站在地球上向四面八方望去,利用望远镜所观测的极限位置,大约就是以地球为中心,465亿光年为半径的球状区域,这个就是可观测的宇宙。

可观测宇宙并不代表宇宙的大小,只是以人类目前 科技 水平所能了解的大小。有人会有误解,认为为何宇宙年龄比宇宙大小小那么多,不该是138亿岁138亿光年大小吗?怎么会大那么多?原因就是宇宙空间的超光速膨胀,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哈勃已经证明了宇宙是在膨胀的,而之后的对于超新星爆发的观测更是证实了这一点,在距离地球很远的地方,那里远离我们的速度超越光速很多倍,以至于那里的光线始终到不了地球上,这也正是为什么无法观测到它们的原因。

对于真实的宇宙到底会不会比可观测宇宙大,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宇宙是一个弯曲的球形,那么可能宇宙的真实大小要比可观测宇宙还要小,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遥远光线不过是在这个球形空间里多打了一个弯罢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真实宇宙直径比可观测宇宙直径大得多,证据来源于天文观测,宇宙极有可能是平坦且无限的,没有边际。

所以“宇宙到底有多么大?”

只能给出“930亿光年”这个数据,别的数据也都只是猜测,只有这个数据是根据详细的天文观测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

那么这样的范围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又有多么大呢?

人类迄今为止到过最远的星球是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下一目标是远在5500万公里之外的火星,人类去往月球需要三天的时间,去往火星需要半年的时间,人类飞得最远的探测器还需要1.7万年才能飞出太阳系。

飞出母恒星系尚且需要万年之久,那何况外界的银河系呢?银河系的直径20万光年,在银河系的外头还有2万亿个星系(只多不少),而这仅仅只是可观测宇宙里,你知道外面有多大吗?

宇宙是无限大的空间,不管你在何方,都逃不出这无限大。

宇宙本什么都没有:

没有数字;

没有距离;

没有时间;

没有速度;

所以称谓空间;

如比作电脑:

宇宙物质是硬件;

其它都是人类给宇宙安装的软件;

属主观的软件千变万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

有一样可以肯定;

就是:宇宙(含宇宙物质)都没有地外生命,起码到2030年都不会有。(现时是2019年6月半)

我不知道3030年的时候有没有,按现时的条件估计,应该都没有。

过了3030年后,不知道是否还是现时这个人类生物纪了,

按现时的条件估计,应该还是的。

所以,千万别相信什么维的宇宙;

什么硅基生命;

什么粪基生命;

世上没有神仙;

没有菩萨;

没有救世主;

也没有妖魔鬼怪;

说有的都是别有用心的,

千万别相信。

世界:

靠人类辛勤劳动创造的;

劳动创造了一切!

很有可能是无限大。

我们人类目前能够观测的最大尺度是可观测宇宙,尺寸是直径930亿光年。之所以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宇宙的 历史 138亿年,而因为有膨胀效应的存在,光所能够达到地球的尺度是920亿光年,而剩余的10亿光年,则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8万年之后,光才能够在宇宙中穿行,之前的宇宙我们是看不到的,只能依靠引力波,加上引力波的效应,正好就是930亿光年。

但这只是可观测宇宙。而不是全宇宙。可观测宇宙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且应该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对于光和引力波来观测宇宙尺度的办法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科学家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在大尺度上,测量宇宙空间的形状。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宇宙空间是平坦的,或者是马鞍形的,其实宇宙空间就应该是无限大的。当然,如果宇宙空间是封闭的,那宇宙就应该是有限大的。

那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测量一下空间内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就是封闭的。小于或者等于180度,就是无限大的。

不过,因为要在大尺度上测量,也就是10^8光年的尺度上,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尺子这时候就要借助其他的办法,比如:光。三道光的路径在这个尺度上正好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只要测量这个内角和就可以知道结果了。那有没有这样的光呢?实际上是有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8万,当时的“余热”以光的形式传播。

所以,只要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有办法知道宇宙空间是什么形状的。

目前,探测下来的结果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不过科学家也发射了更高精度的探测器再去探测,期待更加精准的结果出来。

答案未知的,因为就目前的研究理论来看,宇宙仍然在膨胀当中,远方的天体也在加速离我们而去,既然宇宙还在变大,这个范围就是不可预估的,但这里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465亿光年和930亿光年。

天文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可观测的宇宙,这个宇宙范围的半径是465亿光年,也就是说以地球为中心点,半径465亿光年的一个球形宇宙空间,是人类可以看到的宇宙极限,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宇宙空间,人类是不可见的。

原因很好解释,我们都知道宇宙的年龄大概在137亿年左右,如果正常情况下,人类能看到的宇宙范围,应该也只有137亿光年,但我们这个宇宙并不是静止的,它会膨胀,而且是加速膨胀,所以我们宇宙的范围,肯定不只只有137亿光年。

但宇宙膨胀的速度有多快?人类并不清楚,只知道比光速要快,所以在137亿年的时间内,宇宙究竟膨胀了多少,也是一个未知数,可能说有1000亿光年,2000亿光年,甚至是更多,但不管宇宙有多大,人类可以看到的宇宙空间极限,只有以地球为半径的465亿光年。

因为如果有某个物体,在465亿光年以外的话,它发出的光,几乎永远都抵达不了地球,因为空间膨胀的速度,是要大于光速的,虽然说它发出的光,在朝地球这个方向飞,但它和地球的距离却在不断的变长。

所以这个物体的光,永远都在路上,但这条路却越来越长,以至于光永远也不能被人类捕捉到,既然捕捉不到,人类自然也就看不见,那个地方的宇宙空间,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们人类能看见的宇宙,和看不见的宇宙,是互相平行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说,宇宙的范围,比可观测的宇宙要小,例如在2004年的时候,有一个研究就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大小范围,只有780亿光年的直径,而半径也就是390亿光年,这个数字是要小于465亿光年,和930亿光年这个数字的。

如果说这个理论成立的话,就意味着远方的星系,只是一种幻觉,它是光环绕宇宙一周,所形成的一种假象,但这个说法又很难进行验证。

因为天体的寿命都很长,人类很难判断某个天体,在不同时段的状态,所以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有待考证,所以宇宙究竟有多大,还有待人类进一步去证实......

目前只能回答人类可观测宇宙的范围达到930亿光年,大的令人绝望,蕴含着无数人类不知道的神秘现象,而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半径有1光年左右,这么点的范围人类都还无法突破。

宇宙有多大,这个问题不是现代人类明确回答的,只能按照已有观测加上现有人类科学理论去推测。现有的观测技术只能观测到137亿年前的东西,结合宇宙红移现象、暴胀理论推测可观测宇宙直径930亿光年,那超越人类现有观测技术之外的宇宙范围有多大呢?没人知道。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十分大了,对于现代 科技 已经算是比较发达的时代依然是十分庞大的,人类在地球上发展了几百万年才有了观测宇宙起源及演化的过程,而宇宙还在不断地向外膨胀扩张,也许穷尽人类的时代,也无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

宇宙的天体分为很多层次,由于引力的关系天体之间 形成了相互绕行的关系,卫星绕行星,行星绕恒星,和恒星一起绕星系中央的黑洞运行,星系之间也因为引力可以形成类似于卫星绕系行星运动的模式,同时它们也在绕神秘的巨引源运行。银河系周围就有数个卫星星系,和银河系有较强的联系,银河系带者它们绕室女座附近的巨引源运动,公转周期在1000-2000亿年之间,同时银河系保持着向那个神秘的巨引源坠落的趋势,只是由于宇宙的暴涨,银河系可能永远保持着这样的趋势却永远也不会真的坠入巨引源。

人类目前的实力只是能够突破地球的引力束缚,还无法跨越恒星系飞行,更别提跨星系,甚至跨宇宙(如果多元宇宙存在的话),宇宙之大只能显得人类如此渺小,而这可能也是人类的动力,正因为渺小,但仍心有不甘,希望摆脱恒星甚至星系、宇宙限制,使人类文明延续无数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