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5
【 #高二# 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4、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6、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7、遥感(RS):

  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8、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

  (4)组成:空间部分—CPS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0、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

  11、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2.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3.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且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

  (1)概况: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线路布局:

  一线: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二线: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

  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中西部(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2、对东部(输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3)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1)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

  (2)有利于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4.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XX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高二上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XX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