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布贴写作文

如题所述

1. 模仿阳新布贴要怎样写一篇作文呢

阳新布贴画难觅传人 布贴画是阳新县民间的一种传统美术工艺品,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碎布在深色的布料上拼成五彩斑斓的图案而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其造型、色彩都很独特,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

从孩童穿着的童装到童枕童玩,从婚嫁饰物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阳新布贴有近30个品种,其造型奇特、精致美观,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山野艺术奇葩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布贴老人已近八旬 7月8日,记者来到布贴画的故乡阳新太子镇。走进屋李村屋李组的罗汉秋老人家中,只见老奶奶正一个人慈祥地坐在床边,一针一线的制作布贴画。

据介绍,罗汉秋老人从小就跟随娘家母亲学了一手布贴画的好手艺,能剪能画能绣、工艺十分精湛。 一提起布贴画,罗汉秋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专门从墙角的大木箱底拿出了自己往日制作的布贴画作品。

有憨态可掬的布贴老虎、色彩斑斓的马甲、披肩,还有造型奇特的虎头帽。罗汉秋老人拿着一顶用五彩布料拼贴而成的童帽告诉记者,这个帽子叫“暖帽”,里面垫了一层棉布,可以起到冬季保暖的效果。

帽子表面是用五彩碎布和金、银丝线绣成的双龙和各种花卉,象征着富贵吉祥、四季平安,也是希望孩子能戴上它健康地成长。 罗汉秋老人拿着她亲手做的布贴画告诉记者,这些小东西都是她最最心爱之物,她对布贴画的感情就如同对自己的儿孙一般。

年近8旬的罗汉秋老奶奶,从十来岁起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布贴画手艺,从那以后,她还到处拜师学艺,并自学了多种布贴画制作技巧。她所参与制作的布贴画“麒麟送子”现在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西欧等国巡回展出。

还有不少商人和外地老板主动登门向罗汉秋老人请求高价购买布贴画,但都被老人一一回绝了. 老人说,布贴画是阳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家乡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她虽然没有多少遗产,但是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布贴,她要将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在高兴之余,罗汉秋老人又感到有些失落,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们几乎没有人愿意学习布贴画了,只顾着外出打工挣钱,或是在家中玩闹嬉戏、不务正业,眼看着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贝就要失传,她真的很心疼。 罗汉秋老人的大儿媳柯桂香也告诉记者,农村女孩子几乎没什么人学这个布贴画了。

2. 模仿阳新布贴要怎样写一篇作文呢

阳新布贴画难觅传人

布贴画是阳新县民间的一种传统美术工艺品,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碎布在深色的布料上拼成五彩斑斓的图案而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其造型、色彩都很独特,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从孩童穿着的童装到童枕童玩,从婚嫁饰物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阳新布贴有近30个品种,其造型奇特、精致美观,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山野艺术奇葩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布贴老人已近八旬

7月8日,记者来到布贴画的故乡阳新太子镇。走进屋李村屋李组的罗汉秋老人家中,只见老奶奶正一个人慈祥地坐在床边,一针一线的制作布贴画。据介绍,罗汉秋老人从小就跟随娘家母亲学了一手布贴画的好手艺,能剪能画能绣、工艺十分精湛。

一提起布贴画,罗汉秋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专门从墙角的大木箱底拿出了自己往日制作的布贴画作品。有憨态可掬的布贴老虎、色彩斑斓的马甲、披肩,还有造型奇特的虎头帽。罗汉秋老人拿着一顶用五彩布料拼贴而成的童帽告诉记者,这个帽子叫“暖帽”,里面垫了一层棉布,可以起到冬季保暖的效果。帽子表面是用五彩碎布和金、银丝线绣成的双龙和各种花卉,象征着富贵吉祥、四季平安,也是希望孩子能戴上它健康地成长。

罗汉秋老人拿着她亲手做的布贴画告诉记者,这些小东西都是她最最心爱之物,她对布贴画的感情就如同对自己的儿孙一般。年近8旬的罗汉秋老奶奶,从十来岁起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布贴画手艺,从那以后,她还到处拜师学艺,并自学了多种布贴画制作技巧。她所参与制作的布贴画“麒麟送子”现在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西欧等国巡回展出。还有不少商人和外地老板主动登门向罗汉秋老人请求高价购买布贴画,但都被老人一一回绝了.

老人说,布贴画是阳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家乡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她虽然没有多少遗产,但是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布贴,她要将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在高兴之余,罗汉秋老人又感到有些失落,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们几乎没有人愿意学习布贴画了,只顾着外出打工挣钱,或是在家中玩闹嬉戏、不务正业,眼看着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贝就要失传,她真的很心疼。

罗汉秋老人的大儿媳柯桂香也告诉记者,农村女孩子几乎没什么人学这个布贴画了。

3. 按赵州桥写阳新布贴画的作文

阳新布贴画难觅传人

布贴画是阳新县民间的一种传统美术工艺品,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碎布在深色的布料上拼成五彩斑斓的图案而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其造型、色彩都很独特,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从孩童穿着的童装到童枕童玩,从婚嫁饰物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阳新布贴有近30个品种,其造型奇特、精致美观,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山野艺术奇葩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布贴老人已近八旬

7月8日,记者来到布贴画的故乡阳新太子镇。走进屋李村屋李组的罗汉秋老人家中,只见老奶奶正一个人慈祥地坐在床边,一针一线的制作布贴画。据介绍,罗汉秋老人从小就跟随娘家母亲学了一手布贴画的好手艺,能剪能画能绣、工艺十分精湛。

一提起布贴画,罗汉秋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她专门从墙角的大木箱底拿出了自己往日制作的布贴画作品。有憨态可掬的布贴老虎、色彩斑斓的马甲、披肩,还有造型奇特的虎头帽。罗汉秋老人拿着一顶用五彩布料拼贴而成的童帽告诉记者,这个帽子叫“暖帽”,里面垫了一层棉布,可以起到冬季保暖的效果。帽子表面是用五彩碎布和金、银丝线绣成的双龙和各种花卉,象征着富贵吉祥、四季平安,也是希望孩子能戴上它健康地成长。

罗汉秋老人拿着她亲手做的布贴画告诉记者,这些小东西都是她最最心爱之物,她对布贴画的感情就如同对自己的儿孙一般。年近8旬的罗汉秋老奶奶,从十来岁起就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布贴画手艺,从那以后,她还到处拜师学艺,并自学了多种布贴画制作技巧。她所参与制作的布贴画“麒麟送子”现在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西欧等国巡回展出。还有不少商人和外地老板主动登门向罗汉秋老人请求高价购买布贴画,但都被老人一一回绝了.

老人说,布贴画是阳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家乡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她虽然没有多少遗产,但是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布贴,她要将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

在高兴之余,罗汉秋老人又感到有些失落,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们几乎没有人愿意学习布贴画了,只顾着外出打工挣钱,或是在家中玩闹嬉戏、不务正业,眼看着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贝就要失传,她真的很心疼。

罗汉秋老人的大儿媳柯桂香也告诉记者,农村女孩子几乎没什么人学这个布贴画了。

4. 布贴的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多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贴成的各种五彩斑斓的图案。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等多家报刊竟相载文刊图,称阳新布贴具有“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5. 湖北民间美术阳新布贴的来历、技艺、形式、特点

阳新布贴(阳新县):由阳新农村女性灵活运用不同布料,在底布上构图设计,经裁样、剪拼、粘贴、锁绣制作而成,具有各种精美图案的一种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

---------------------------------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 起源于阳新民间工艺美术 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

一经问世,阳新布贴即以她独有的艺术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间美术展览”。

1987年问鼎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对布贴进行了高度评价。1988年《中国文学》英文版首次将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和一组彩照向海外传播。

1989年起,阳新布贴多次飘洋过海,出展前苏联、塞浦路斯、利比亚等国家。 ------------------------------------- 阳新布贴是一个古老的的民间美术品种,”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说。

尹对阳新的布贴文化做了20多年的研究,他说,阳新布贴原来一直不被外界所知,上世纪的1985年----87年,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民间美术普查与收集时,才发现了这一珍贵的乡土民间美术奇花。1986年,阳新布贴第一次披露于《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进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展出,1988年的第三期的《中国文学》英文刊首次向海外传播,接着到苏联、利比亚等20多个国家参加展出。

阳新布贴还被选入湖北省小学、中学、中师、高师等美术教科书。 “阳新布贴的起源和沿革至今还无任何文字可考,” 尹关山说。

阳新建县在公元前201年,尹于1985年调查了一个当时健在的80多岁的老太婆时,按老人的说法,尹就此推断,阳新布贴至少有200年的历史。 阳新布贴首当其冲的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风格,执着,古朴,野逸。

题材传统,色彩浓烈,造型稚拙,构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点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计时空、天上人间,山珍水族皆可溶为一体的构图组合,深得专家们的赞叹。加上它那丰富的实用体系和辅以细密的针刺线纹样等多元化处理,完备地奠定了他在民间工艺美术领域内的高品位档次。

尹对阳新布贴的评价是这样认为的。 阳新布贴的品种繁多,涉及家庭日用品,妇女婚嫁饰品,儿童穿着,庙堂蒲团、吊幡等近30多个系列,其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及传统的吉祥图象。

像太子屋李组的黄带娣老人一样,尹关山对阳新布贴表示忧虑。他说,民间艺术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承载着阳新千百年来地域文化的布贴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据尹老师分析,布贴的老一辈制作者正在逐步消亡,年轻女子更是不愿顾及这种费时费工的活儿。各种商品的日益翻新,布贴也就在失去了它的价值后渐渐被人遗忘了。

民间的布贴精品已经不多了,只有上百件作品被省文化馆收藏。 多年来,尹为阳新布贴的开发和保护多方奔走,去年底,有幸被评为全市十大文化产业品牌,其写出的《阳新布贴经济开发构想》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他认为,对古老的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开发是有其市场前景的,阳新布贴投资不大,地方文化部门、农村个体经营者都可以实施开发;产品的销路可以向城市的楼堂馆所、旅游景点推销,可向喜爱艺术的人士提供收藏,也可向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赠送。另外,对产品样式及内容按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实用性进行改造和创新。

他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单于满足欣赏现代艺术,可能更重视地方特色古老的民间艺术,阳新布贴在不久的将来会焕发新的生机。 --------------------------------------- 阳新县,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处长江中游南岸。

县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在漫长的小农 虎头馋兜 经济社会里,阳新布贴这一劳动妇女的实用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体系,并原汁原味地延续至今。

阳新布贴的实用物相当丰富,从自冠至履的童装到童枕童玩,从婚嫁饰物到妇女家用,以及庙堂蒲团、吊幡等,有近30个品种。其内容多为传统的吉祥图象,也反映一些日常生息,地方农作物和山林水泽生物等。

阳新,周属楚。阳新布贴那原始稚拙的物象造型,浪漫无羁的组合构成和黑漆点金似的色彩处理。

鲜明地凸现出楚文化特征,同时又有着特定的地域传统风格。 阳新布贴于1985年才被发现并披露于世。

1987年参展《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为中外游客和专家所刮目。1989年以来,阳新布贴已先后出展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利比亚等国家,被认为是巧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所致、随手剪来。阳新布贴这束山野奇花始终伴随着敦厚的民风和制作者们的独到追求,盛开在阳新境内。

楚风横溢的阳新布贴 尹关山 状元拜塔·肚兜 一个古老的民间美术品种——一阳新布贴,在鄂东南山乡、长江南岸的阳新县不知默默无闻地流传了多少个岁月,直到1985年才被世外发现,首次披露于1986年的《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悄然进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展出后,竟使诸多中外游客和专家叹为观止。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

6. 布贴的发展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美术品(起源于阳新民间工艺美术)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是“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

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一经问世,阳新布贴即以她独有的艺术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

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间美术展览”。

1987年问鼎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对布贴进行了高度评价。

1988年《中国文学》英文版首次将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和一组彩照向海外传播。

1989年起,阳新布贴多次飘洋过海,出展前苏联、塞浦路斯、利比亚等国家。

市场上所出售的刺绣布贴大多以可爱卡通或者是个性徽章为主,大大满足了那些追求个性的时尚人士。刺绣布贴不仅传承了中国布贴文化,而且也能为大多数消费者提供有创意的服饰与生活。当衣服、靠垫、床单和被套有破损或者是污点时,可以选择一块适合的布贴盖之。布贴也可以用来装饰衣服、鞋子等,甚至可以用双面胶粘到墙上和家具上。有时候,一张小小的布贴可以为穿久了或者没有个性的衣服添色不少,华丽转身成为一件新衣服。

7. 关于阳新的民风民俗作文7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8. 布贴的传承价值

阳新布贴充分凝聚着阳新劳动妇女自成体系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也体现了阳新人民的勤俭美德。在阳新,大凡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在母亲或祖母的传导下,用五彩的边角布料进行拼贴。到了出嫁时,便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将做嫁衣时所剩下的各色布角,装进一个别致的“布角包”里带到婆家,待到怀孕(俗称“有喜”)以后便开始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贴物,不用花多少钱,就能让自己的小宝宝得到既实用又漂亮的衣物和贴画玩具。同时,在亲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满月、生日喜庆之时也可作为贺礼相送, 。

9. 以魅力阳新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的阳新县,县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现辖21个镇(场、开发区),总人口98.8万人。这里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如今又被誉为“金铜大县”、“水泥新都”、“铝业名城”。

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地肥水美,物产富饶。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湖北省林业和水产大县,更是闻名全国的富矿县,已探明矿藏40多种,是全国八大产铜基地、全国百家重点产煤县之一,铅、锌、钨、硅灰石和膨润土储量居湖北之冠,金、银、铜、铁、锰、钼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这是一块秀美的土地。山峦叠翠,河湖交织,温和湿润,气候宜人。境内有甘宁、苏东坡、岳飞等名人遗迹多处,有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仙岛湖、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省级湿地保护区网湖,有全省最大的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还有全省第二大水库富水水库等自然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美丽“后花园”。

这是一块发展的土地。经济增长速度强劲,综合实力提升迅速。“十五”期末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第31位,比“九五”期末前移15位。2006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8.8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最佳金融信用县”。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62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7家,形成了电解铝、建材、金铜、化工、纺织、能源六大支柱产业。

阳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日的阳新,正在以崭新的魅力,演绎着新的传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