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王」的由来?

如题所述

1. 王姓起源之一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代,以王族爵号作为姓氏。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为原本是王族,所以使用王作为姓氏。
2. 另一个来源是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的后代,以爵号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王时王子比干的后代,为了纪念比干,将“子”姓改为“王”姓,形成了另一支王姓。
3. 王姓还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将“妫”姓改为“王”姓,成为王姓。
4. 部分王姓是由复姓简化而来,例如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改姓为王。
5. 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6. 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是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
王姓的堂号有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令、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寓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
王姓的迁徙分布:王姓在秦汉时期主要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陪葬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芦掘。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王姓家族名人包括王亥、王诩(鬼谷子)、王昭君、王褒、王莽、王羲之、王献之、王融、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王安石、王重阳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