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最关键的几个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中国是肝炎大国。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超过9000万人,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闵筱辉,传染科副教授表示,通过对乙肝孕妇和新生儿的综合管理,乙肝母亲母婴阻断成功率基本可以达到100%,因此乙肝母亲不必过于担心。

专家坦承:关于乙肝母婴阻断,这六个小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乙肝妈妈的愿望: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卢女士感染了乙型肝炎。当她把她8个月大的儿子的乙型肝炎检查交给医生时,她既紧张又不安。闵筱辉副教授检查结果后告诉她,儿子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体369IU/ml,说明孩子没有乙肝,抗体比较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卢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普通人很难理解乙肝妈妈对感染乙肝的宝宝的担心和压力,只有我们知道乙肝患者在求学、交友、求职、婚姻等诸多方面遇到各种困难有多难。”卢女士说,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是乙肝母亲的强烈愿望和祈祷。

闵筱辉副教授表示,自其团队参与“乙肝母婴零传播项目”两年多以来,卢女士是第128个成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案例,到目前为止,团队紧随其后的乙肝母亲母婴阻断成功率已达到100%,乙肝母婴零传播目标真正实现。目前团队有300多名孕妇按照标准的乙肝母婴阻断方案进行管理和随访,成功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如果对乙肝病毒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不采取预防措施,70-90%的新生儿会感染乙肝,”闵筱辉副教授介绍说,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可以大大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但仍有5-10%的新生儿会感染乙肝,尤其是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对于这些患有乙肝的孕妇,在妊娠中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降低乙肝病毒的量,达到“零”传播的预防效果。

乙肝母婴阻断不仅仅是“接种疫苗”和“吃药”

为了规范和准确管理乙型肝炎孕妇,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风险,自2016年以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肝病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项目”,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等近130家医院参与了该项目。2019年7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肝炎日大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被评为中国十大先进单位之一,闵筱辉副教授被评为中国十大先进工作者之一。

闵筱辉副教授介绍说,标准的乙肝母婴阻断方案是对患有乙肝的孕妇和新生儿的全方位管理,不仅仅是“接种疫苗”和“吃药”那么简单,还包括怀孕、分娩和产后不同时期的10大环节。乙肝孕妇应在整个过程中遵循专家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阻断效果。“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传染病和产科。产科医生发现,患有乙型肝炎的孕妇会被转介到传染病科进行登记和随访管理。”

为了提高乙肝孕妇母婴阻断知识的普及效率,除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外,考虑到孕妇的不便和其他地方患者的需求,团队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和移动APP的随访系统,方便患者随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随时得到规范的技术指导。“乙肝母婴传播工程”是一项公益工程,所有组员均可免费为乙肝母亲进行科普、咨询和随访。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知识

1.分娩方式:在目前乙肝母婴阻断技术指导下,乙肝母亲可以自然分娩,剖宫产不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在闵筱辉副教授团队成功阻断乙肝的病例中,55%的孕妇是自然出生的。

2.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即可正常母乳喂养。在闵筱辉,副教授成功阻断乙型肝炎的病例中,63%的新生儿是母乳喂养的。但如果母亲产后仍在服用乙肝抗病毒药物,不建议母乳喂养;如果母亲乳头开裂出血,新生儿口腔溃疡、黏膜明显受损,则需暂停母乳。

3.乙肝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在7-8个月时要做血液检查,判断母婴阻断的效果。7-8个月的婴儿接种第三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这是孩子抗体最强的时候。如果此时没有抗体,需要及时再次接种,以尽快促进抗体产生。否则没有抗体的宝宝还是有感染乙肝的风险,所以及时检测很重要。

4.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过去,人们认为在怀孕的第7、8和9个月向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以防止母婴传播。这种做法没有依据,已经被淘汰。及时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正确而重要的措施。5.乙肝病毒水平越高,传染性越强,与肝功能是否正常无关。如果孕期有肝炎活动或孕期检测到乙肝病毒高度复制(尤其是大于10的6次方时),则应在适当时间口服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等乙肝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对孕妇是安全的,不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6.孕期和产后,乙肝易动,病情易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此期间,应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严密检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免延误病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