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投降仪式上,代表德国签字的三位将军,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1945年5月8日,在德国柏林近郊卡尔斯霍尔特,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在美、英、法、苏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是德国政府的第二次投降。就在两天前,即1945年5月7日,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已经举行过一次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当时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签字代表。

这个约德尔上将来头不小,乃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参与策划德军的各项军事行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的代表作。而约德尔的结局也不好,因为他曾签发了有关屠杀苏军战俘的军令,所以在战后遭到了盟军的逮捕,并被执行绞刑

在签字仪式上,英美盟军、苏联以及法国,都有代表出席并且签字。按理说,这件事儿就算完了,就该向世界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消息。

但是,苏联那边不同意。因为当时签字的地方是在英美盟军总司令部,苏联方面在这里并没有什么高级将领,而英美盟军方面也没有事先通知,所以出席的代表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帕罗夫少将,如此一来,整个签字仪式上,苏联的存在感变得非常低。

这对于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苏联和德国鏖战了四年,付出了数千万人伤亡,同样也牵制并击败了德国的主力。作为击败德国的主要功臣,在投降仪式上却沦为配角,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苏联方面不承认这次投降,也不答应宣布战胜德国。他们要求,对于德国的投降仪式,应该由苏联主持,并且要在苏军占领下的柏林举行。

英美盟军方面虽然不乐意,但是却也没有必要和苏联在这件事上面过多争论,毕竟后面在远东战场上,还要靠苏联人对付日军。此外,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贡献确实是有目共睹,无论是付出的伤亡还是给德军带来的杀伤,都配得上主角这个位置。

最终,英美盟军和苏联方面达成一致,决定于次日在柏林,由苏联主持再举行一次投降仪式。这次投降仪式确实要隆重许多,双方都派出几乎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苏联方面从少将变成了朱可夫元帅,英国代表则是空军上将泰德、美国代表是斯巴兹将军和法国代表是德朗西将军。

德国方面则是派出了三位签字代表,分别是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和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这个阵容基本上算是当时德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级别了。

德国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就是为了安抚苏联人。用最高规格对待,以换取苏联方面的尊重。可是,苏联人好不容易赢得的胜利,怎么会放过羞辱失败者的机会。

在签字仪式现场,凯尔特元帅以自己受过伤为由,想要让随从将文件拿过来,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签字。然而这遭到了朱可夫元帅的拒绝,他悍猛地站起来,对着德国代表们吼道:

“要他们过来,到我面前签字。”

俗话说在人屋檐下得不低头,战争是赢者通吃的游戏。凯特尔虽然高傲,但在此形势之下,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高傲,妥协般的走到朱可夫的桌前,乖乖的签了投降书。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40年6月,在同战败的法国谈判中,凯特尔任德国代表团团长,迫使法国代表接受屈辱的贡比涅停战协定的条件。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时候又轮到他了。

对于凯特尔来说,签完字意味着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没事儿了。凯特尔作为德军高级将领,是希特勒的忠实支持者,是希特勒最亲信的军事顾问。对于希特勒发动战争,他是最为积极的执行者之一。

凯特尔支持并鼓励屠杀犹太人和战俘,他曾宣称:

“为了确保胜利而不受限制地使用任何方法,甚至是对付妇女与儿童的,都是合理的,并且是军队的义务。任何宽恕行为都是对德国人民的犯罪。”

柏林战役中,凯特尔是坚定的主战派。凯特尔的种种行为,让他无法在战后逃脱审判和制裁。从1945年10月开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审判在纽伦堡拉开序幕,凯特尔作为一级战犯站在了审判席上。最终,凯特尔被判处死刑,并绞刑处决。

而出席投降仪式的其他两位德军代表中,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的结局也不太好。作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在投降后便被盟军关押。弗里德堡同样是希特勒的忠实信徒,他都在一生追随希特勒,犯下了许多罪行,所以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他怕在法庭上被法官宣读自己的罪行,也害怕受到落到苏联人手里受侮。于是弗里德堡没有等到盟军审判他,便在关押他的学校里自杀了。

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的结局相对要好一些,他并没有被当做战犯处决,而是在盟军的战俘营里待了两年,于1947年被释放,一直活到了1968年,也算是善终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