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21 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

如题所述

首先这就基本代表了中科院和985土博士留在985和中科院任教的标准。每年400人,差不多就是985大学每年需要的年轻教师人数,所以真不明白还要设立其他博士后干嘛,就是缓解就业压力。

其次回答正文看到很多人吐槽帽子的问题,我觉得你们对比一下玛丽居里、洪堡等国外奖学金,哪个不看大佬?大佬推荐本来就是科学领域的一种认证,你们也不能否认大佬的学生很差吧。

今年第一年改革,需要涵评后答辩。卷的更为严重,答辩多个一级学科一起评审,要符合大领域大专家的口味太难,感觉最终拼的还是文章、合作导师影响力和讲PPT水平。

相对往年更为公平,我们领域最终上了的文章水平都很出类拔萃,无话可说。但是改革阻力巨大,也有很多bug,比如某985副教授踩着32岁时间点通过最终评审(估计冲着人才计划名头去的),但毕竟占极少数。

博新计划初衷是好,但资助人数相较于博后入站总人数杯水车薪,也被院士、准院士等大佬的子弟玩坏了。平常心,重要的还是问心无愧。

总结如下:

老板不必多说,腿粗资源多自然机会大。

学校的话,有种感觉是要保持平衡的,我们学校去年入选的特别多,今年也就去年的零头,两年一平均和前几年差不多。

学科太小的话,答辩所在组的专家大概率都不是相关领域的。我讲完ppt基本就问了两个和个人信息相关的无关痛痒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