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读后感200-400字

如题所述

  《人生的境界》有感
  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它的精要之处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读此文也会不禁沉思自己属于哪一境界,又为何只能停留至此?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这篇哲学论文已以达到任务了。
  可最让我吸引的,并不历来被人歌之颂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国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因忧忧民,所以选择入世;因官场黑暗,世间污浊,所以无奈的出世。 我虽没有古时李白、陶渊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没有存活在那时的乱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
  其实生活,当班干亦是进官场,隐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隐居之行。实因不满‘官僚’的无能,不忍目睹‘平民’的无奈,更是气愤于一群无耻之徒搅乱人间,所以我怀着满腔热血,抱着远大志向,跨进了‘官场’,选择了‘入世’。
  为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何陶渊明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他累了,面对天下污浊,他这位‘清洁工’也愈感无力,一个坚强的侠客,终究也是会摊软在战场上的,不是身体损伤,而是心死了。‘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他开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无奈。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动不了冰山一角。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 心,终是累了。
  他终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荣华东流去,万物皆波澜’,人间是是非非何尝有平静之时。
  李白纵情适性,写下‘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从容。哎!都是看透了人间世事,都焉然选择了出世。
  ‘同是天崖沦落人’,我又怎么会没有同等感受呢。可我终究是不同于他们的世代的人,可我终究不甘埋没,终想一展才学,一显其能,可我终是虚荣之人,爱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和优越感。我也自认为人应经历过‘入世’的磨炼,才会有更好的提升。
  人生立志高远,何畏阻碍重重?
  所以,我在累,在苦也只是隐居一会,过过悠闲的日子,走出世后亦也放不下,依旧在外看着,终究是吸了口气又入世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