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中的“邯郸”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邯郸是地名。

邯郸市,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邯郸市总人口1057.5万人。常住人口952.8万人。下辖有6区、1县级市、11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邯郸市政府驻丛台区联通北路3号。

邯郸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汉末曹魏在临漳建都,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成语典故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

译文: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沁河之上,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紫山,东贯邯郸,注入滏阳河。昔日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为赵都一大景观,当时学步桥是跨越沁河的唯一桥梁。称“三辅锁钥”。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

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据《邯郸县志》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为石拱桥。取名“学步桥”是根据《庄子·秋水》篇记载“邯郸学步”的典故借题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邯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9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的模仿别人,不紧没学到本事,还把原来的本事丢了。

第2个回答  2019-07-30

妙趣汉字屋

详情
    官方电话
第3个回答  2017-11-13
邯郸是个地方,“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邯郸学步: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式,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李白诗曰: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第4个回答  2019-11-13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的模仿别人,不紧没学到本事,还把原来的本事丢了。